在圈妈的介绍下,听了这个《手机阅读3步法,碎片时间完成知识积累》的分答小讲。
主讲赵周,首先讲明,这个小讲的目标是:升级加工碎片化信息的能力和打造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然后又提出两个小问题“你觉得碎片化学习是好还是不好?你希望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吗?”,由此来吸引我一边思考一边下往听。
一、破除移动阅读的错误认知
我们常见的错误认知是:“看手机不如看书”和“收集干货可以更高效的学习”。
而错误认知的原因:
1、是我们还像学校里的学生一样,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去理解和记忆,而不是反思。然而作为成人学习,作为职场人,需要的是以自己为中心解决自己的问题,反思自己的经验,升级自己的能力。
2、干货只是知识,不是我们自己的分析和整理,并且干货只是观点、建议和中心思想。
二:成人学习的关键是分析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主讲说,分析和整理信息就是把碎片化信息,加工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上下文。
并且以此详细的讲明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核心信息。
比如我听完了这个分答小讲后,我问自己,这个对我重不重要。
判断后回答:重要。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分答小讲讲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追问前因后果,即分析信息。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为我也是经常刷朋友圈,经常看公众号各种文章,并且常常认为这样太浪费时间,没有意义,但又觉得有必要去看。
主讲用“碎片化学习是好还是不好”样提问的方式和做测试的方式,来引出这个信息。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作者提出的假设,是把我们阅读的信息只是当作知识来看待,以及收集干货,但不去分析整理。
怎么验证这些假设呢?这两种假设是我自己经常会做的事情。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是什么?
依从信息去做之后,我会更多的以自己为心来反思我看到的信息,对我的价值有多大,有些怎样的价值。
好处是:多了对信息的思考和整理,学习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也不会认为自己看手机是浪费时间了。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不这么做的后果是:我可能依然会像以前一样,刷朋友圈和看公众号都不走心,只是纯粹看一看,然后转发一下。
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会一边走马观花的看手机上的信息,一边却又焦虑自己浪费了时间。
第三步:明确适用边界,即整理信息。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之前我认为看那些信息,比不上看书,没有书中写得更详细,更系统化。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体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要这样做,只需要让大脑运转起来,把大脑作为CPU,而不是硬盘。
如果特别疲倦,可能只是想看看笑话或漫画轻松一下,这样的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从前有看过类似的信息。印象最深的,是圈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一样的。圈妈说:“知识不值钱,对知识的整合和选择能力才值钱。”
界(楚界汉河):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之前类似的信息,因为自己没有去整合和思考,没有复盘,当时以为自己记住了,但现在一想,记得的只是只言片语。所以没找到区别和交界。
三:聚沙成塔的移动阅读法
1、除掉伪学习
首先要辨别出休闲和学习,区分学院式学习和成人学习,然后阅读时一定要问,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
当思考这个问题时,就已经开始对信息做出了分析和筛选。
2、善用对比,广泛涉猎
对感兴趣的主题,多看相关主题的文章,找些不同的声音来听。
3、对比阅读
不同的信息阅读,加大加深我们的思考和追问。
4、3种方式快速输出
听到这里,我真的忍不住笑了,又再一次庆幸加入了BB群。
快速输出的三个方向:
第一个就是用输出倒逼输入。(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
第二个是教会别人或讲给别人。(这个有时我会做,我很喜欢把我看到的一些信息和队友讨论。讨论之前,就由我把信息内容讲给他听。)
第三个是转发文章时,加上自己的评论和思考。(这个我要开始去做。我看到别人转发时加了自己的话语,其实更吸引我点开去看。但我自己转发,却缺少了反思和输出)
不论是时间碎片还是信息碎片,最重要的是自己加工碎片化信息的能力,把有用途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经验和应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