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现身边的有些朋友甚至自己都隐约受到自身面部长相(颜值)的影响,稍不满意便会产生一种极其负面的容貌焦虑情绪,有甚者可能造成恶性后果。现今,针对容貌的焦虑通过网络的扩大和传导后,不知不觉间已经“侵蚀”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波及范围很广,速度极快,甚至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自己的颜值、体型,对自己的外貌变的不再自信。有研究也表明,容貌焦虑已经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自我意识、学习生活和日常社交构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不理性的有通过化妆品、减肥药等来缓解对自己容貌的自卑、焦虑。
那么该如何理解新生代们不发奋努力、拼搏进取而去关注颜值够格不呢?如何理解他们产生的容貌焦虑呢?
马昕心理教师谈到:“容貌焦虑”的背后,主要是源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偏差记忆对负面评价的恐惧和担忧。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个体往往过度关注容貌,产生过于苛刻的要求,常常以网上个别天生丽质的某人照片为标杆,过度放大自身容貌上的缺点,不断对自己赋予消极评价,如产生“一胖毁所有”等看法。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对于审美的探索主要是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同伴、朋友间的相互影响和影视作品、网络信息等的引导。容貌焦虑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有“假想观众”的信念,即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关注和评价着。正是因为担心又不得不关注着别人的评价,自我概念模糊,在乎自己的处境,所以会过度夸大容貌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与商业因素的助推也有密切关系。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从网上快速汲取信息,各种网络媒体、偶像影视等对于神仙颜值、精致五官、柳条腰、筷子腿等的过度传播、宣传,对于受信息泛滥冲击而缺乏正确价值判断的青年们无疑影响巨大,令不少人只追求浮于表面的“精致文化”,以娱为要务,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盲目跟风的陷阱,更易产生负面的容貌焦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每个人的本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现,但过犹不及,一些人如今深受“容貌焦虑”所困,损害身心,影响生活,那么我们有哪些策略可以缓解、克服这令人所忧的现象,使之有所改善呢?以下将从个人自身、社会、国家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看法:
1.理解自身“爱美”的表现。爱美行为本身是积极的,说明自己有自尊心,希望别人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适度地注意外表、容貌,也会让我们增加自信,学会自律,训练审美能力。臭美不等于肤浅,我们切不可打压所谓的“臭美”之心,要使自身价值观与真实世界相适应。同时,引导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独特美,学会自我欣赏,增强自信心。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诸如小眼睛、大嘴唇等都是自己的特点,不等于缺点,无论相貌如何都值得被爱。学会理解自己关心容貌好看与否的行为,逐渐将注意转移到内心修炼上来,。
2.更多关注自身的“精神长相”。要认识到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两者。美存在于外更内化于精神。良性、积极的精神长相包括像自信、善良、正直、诚实、风趣幽默等。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精神长相远比外在容貌更重要,它是隐性的,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决定着一定的社会的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陪伴、博见识、常旅游等方式将自己的精力更多投入到精神世界的充盈和完善中去,关注心灵美,树立良好的精神长相,感知世界之美妙,共同奔赴美好生活。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不要拿别人的眼光来评价自己的外貌。正是由于世界万物的千差万别,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世上的人容貌都千篇一律那岂不可怕!对美的追求一定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客观评价自我、悦纳自我,不盲目不跟风,识别并摒弃病态的美,努力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美丽。
4.美学家、社会舆论等要多加引导人们良性的审美,发挥正向作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何为美,何为丑,要按照正确的“美的尺度”进行审视。如美学家们在探究种种美学概念、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人们尤其是审美观念模糊的人多开展对“娘炮”等贬义名词实质的剖析,对传统老工艺背后文化意义的挖掘,对奥运健儿展现的健康之美的追求;同时,舆论媒体要对努力奋斗、锐意进取、担当尽责等正面人物广泛宣传,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引领社会主流对美的认识,积极引导,例如评选“最美劳动者、最美志愿者、最佳科学奖”等榜样,展示真正的人生之美、青春之美,引领人们广泛追求“正能量美”。
5.重视美育教育,提高大众审美判断力。老舍先生曾说过:“真正的美是不加修饰、不穿奇装异服的。”国家、社会要着力对大众的美育层面,提高人们对良性美的鉴别判断能力,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和品格。要知道在什么年龄段该干什么事,服饰、发型等外在容貌修饰是需要和年龄、职业相匹配的,是有特定需要的。如运动员要穿运动衣才能展示运动之美、挑战极限之美;明星偶像们要化妆、打扮时尚另类,通过标新立异来吸引媒体和银屏前人们的关注,展示潮流之美;学生们就要努力增长才干、学识,提高内在知识深度,以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少花时间关注外在修饰;等等。引导、教育大众学会判断何为真正的美,多了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戒掉肤浅的“水面印象流”,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活出自己应有的美样,奔向良性、积极美好的未来。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容貌的评价因人而异、因审美而不同,但德行的美却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美德好比宝石,在朴素生活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美德才是我们应该放在首位的、去不竭追求的,要勤修自身内外,自信、阳光之人往往自带瞩目魅力,因容貌而焦虑大可不必。
谨以此文,告诫自己,也警示同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