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这一章的内容。
在这一章中,老子首先提醒我们,做人不要太扎眼,不要太张扬,免得引起别人的嫉妒;做事的时候也是这样,要和光同尘,不要过于张扬外露。所以,中国有一句话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一些做大事的人,不需要别人夸耀自己的功德,不需要炫耀自己,不需要张扬自己,只想默默无闻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另外,老子也提醒我们,说话不要偏激,要走中道,要顾及所有人的感受,不要有什么刺伤别人的地方。
这一点,我做得不太好,尤其是过去。小时候的某一天,我看一个在新疆当县委书记的表叔和一个表弟下棋,虽然我不太会下棋,但也看得出表弟下得很臭。当时,我就对表弟说:“你的棋下得太臭了。”表叔却说:“哎,你不懂,他下得也很好。”你想想看,我不懂棋,都看得出表弟下得很臭,何况懂棋的表叔?所以表叔不是真的觉得表弟下得好,只是不想让他难堪而已。我却不是这样,他下得臭,我就直接说他下得臭,一点都不考虑他的感受。这种话,十个人听了,十个人不舒服;一百个人听了,一百个人不舒服。我们那儿的人不算太多,我让他们都不舒服,还有几个人会帮我?我的表叔就不是这样,他很会说话。所以,老子提倡“善言”,善言者“无瑕讁”,不会让任何人不舒服。
不过,直到现在,我都不是一个善言者,时不时就会冒一些刺耳的话。有时这是必要的,有时则是不必要的。但是,面对大部分人的时候,我说话还是比较注意的,轻易不会让他们觉得刺耳。只有面对学生时,我才会非常严格地要求他们。但是,因为不善言,我有时会犯一些无心的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夸某个志愿者很好、不捣弄是非,结果其他志愿者心里都不舒服,觉得我在说他们捣弄是非。这就是不善言,夸一个人的同时,把其他人都否定了。
还有一些人更不会说话。比如,某人请了四个人吃饭,却只来了三个人,他就垂头丧气地说:“哎,该来的人不来。”其中一个客人听了很不高兴,觉得他是说自己不该来,就走了。他看到这个人走了,就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哎,不该走的走了。”另一个客人也很不高兴,觉得他是说自己才是该走的那个人,于是也走了。最后一个客人看到大家都走了,就说:“你这个人真不会说话。”他回答说:“我说的又不是他们。”这下,连最后一个客人也走了。这就是不善言——当然,这是个笑话,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了,他们的话里老是带刺,老是冲撞别人,所以没几个人愿意帮助他们。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