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教写作的书很多,我也donw了一本,不过说来惭愧,kindle没电了好几次,也没有看上一眼。不过现在越发觉得目前没有必要去看这本书了,不是因为技巧不重要,而且即使有了技巧,没有内容也是白搭。有句话很应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嗯,语文没白上。
很多人在写作初期都想获得一些技巧方面的指导,原因多是不会表达,或者表达起来很吃力,或者干脆没有东西可写。作为一个写作新手,深知腹中没有内容时的那种郁闷,更明白千言万语压在胸口,就是无法喷薄而出的胀痛感。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我们自然认为是技巧不成熟的原因,毕竟半路出家,能有什么技巧可言呢?可是技巧这种东西,对于肚子里没货的人来说根本没有用。
写作是交流,是表达,那么就要有交流的内容和表达的内容。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容作为根基,整篇文章全是一个套路,那么能有多少人能体会你当时挣扎着修饰每一句话的良苦用心呢?内容是文章的肉身,技巧手法是外衣,只有当肉身撑得起外衣时,才有惊艳的整体效果,不然就是花枝招展的如花,让人忍不住扣鼻屎。
一开始就追求技巧的人,多是心浮气躁的,因为他们只是认为写作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所以就一头扎了进来。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有一天,文章赞赏功能全部取消,估计坚持写作的人要跑一大半。也正是因为能有直接的经济收入,网络上开始有大量的垃圾文产生(虽然我写的也是垃圾,可还是忍不住吐槽),从未来分析现在,可能会称当下为泡沫文学时代,咳咳,好像有点侮辱文学这个词了。
写作必然有很多经济收益之外的好处,我最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传播能力的提升。因为有时我写的文章竟然会有1千多的阅读量,真特么爽。你想啊,1千多人呐,都能听到你的讲话,这可比一般的领导牛逼多了,爽死。这就像是为自己搭建了一个电台,一旦有什么想法,就可以用文字传播出去,而且传播的范围会随着自身成长不断扩大。另外,再也不会有什么话会烂在肚子里了,只要手指多活动活动,就可以畅快吐槽快哉快哉!想说领导坏话的,可以试试,一定要发出来~当然,说dang坏话的还是小心点,别半夜被警察叔叔带走。
抛开一切经济方面的追求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写作情绪中少了几分焦躁,多了几分充实自己的渴望。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的事,因为每次下手都会发现自己懂得太少,感觉就像是一个大垃圾在创造小垃圾,能不想办法丰富自己的头脑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看多想,我发现这是对付没有东西可写的最好办法。拿我来说,平时只要停止读书,就面临内容荒,而且还必须是高质量的读,也就是边读边想,想到什么就写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写着写着就成了一个文章的底稿。这种将读和写结合到一起的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效果,还促进了思考,而且还产出一篇文章,赚了。
有了足够的内容,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到清晰表达,这是很多人欠缺的,也是最先要磨炼的技巧。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文章表达的很清晰,但这是个错觉,有一个问题可以有效破除,“你是怎样表达主题的,每个段落如何为主题服务?”我在写了70多篇文章之后,还是无法保证突出文章主题,因为写的时候脑子可能很乱,回头改的时候也拿捏不好文章整体的逻辑关系。所以为了写好作品,想办法表达清楚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个技巧的锻炼,我认为只要多写多改,才能反复提高。在写之前先列提纲,写的时候就要随意些,让自己的各种想法顺畅的表达出来,改的时候则要多下功夫,仔细想想自己的每句话是否对文章有用,各个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反复这么琢磨,自然会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紧凑,而不是裹脚布般臭长。我目前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文章写的一直不好,不过每次都会改两三遍,有时甚至隔天改,因为感觉还不是很好,而第二天可能会冒出来新的思路。
实际上,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会在上述过程中得到磨练,如果不信,可以拿出以前的文章读一读。你会发现那些都是垃圾,这就说明你进步了。所以最开始写作时,先不要急于寻找技巧,要在有想法的时候就摁住自己马上写,然后反复修改。不出三个月,就会发现自己的水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