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做事容易半途而废的人,决定大干一番伊始,总是信心勃勃,恨不能来个誓师大会。可计划做着做着总能找到n个理由推延,取消,最后便不了了之。这样的次数多了,慢慢的会发现自己每天非常忙碌,却一无所成,感觉时间都不够用,但又说不出自己干出点什么。
我陷入这样的怪圈好几年了,一开始并不知为何有此挫败感,亦不知如何突破改变。直至经历了我的孩子从笨拙地学习拿笔到后面可以自己勾勒线条这一过程,我隐约明白几年来之所以忙碌而又一无所成,不是因为笨,而是少了孩子身上拥有的那份坚持。小宝贝刚学拿笔时习惯左手,而且是小手整个握着笔,大人一遍一遍地纠正,宝贝一遍一遍地改正练习,历时三四个月宝贝终于能够灵活地掌控自己手中的笔。
生活中并没有太多轰轰烈烈地事情等着我们去大显身手,尤其在和平时代,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并坚持地让这件事有个完美结局。可是人心终究是不甘平庸和趋利避害的矛盾体,平淡无趣亦或艰辛难行都能驱使我们就此停滞,放弃。等下一波心血来潮时又开始一项新的计划,然后又是无趣,艰难,接着停滞,放弃。如此恶性循环,每一项计划还没有坚持到你预想的那个结果就已经面目全非。
以前我也会抱怨生活的不公,每天忙得不知所措,却又毫无意义,多年后追求平淡的自己却堕落为平庸。其实我们真的努力了吗?我们真的是在勤奋吗?其实懒惰应该更适合我们,懒于坚持,懒于改变,而我们又还是承认是自己的懒造成这一切,于是我们不停换着花样让自己看起来真的很忙,忙到没有办法坚持,没有时间思考,没有心力改变!
很多人说我也想坚持,可过程总是会有那么些无法避免的事情阻扰自己,这时你缺的是坚持的信念,简而言之就是缺少继续下去的能彻底征服自己的理由。记得念小学时家境贫寒,加上父母离异,我们两小孩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承担所有的家务活,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偶尔还得下地帮忙。但那时候丝毫不会觉得没有时间学习知识,每当自己累得想早早上床休息时,我都会想到只有考得一个好成绩,说不定父母一高兴就复婚了,毕竟谁都喜欢成绩好的孩子。这样的念头一动,睡意全无,复习预习完所有功课后才肯关灯。
反观长大后的我们,内心也是极其渴望补充正能量,可往往在下班后,不是被各种社交活动牵着走,就是被各种加班压榨着,亦或被自己懒散的细胞打败刷着手机,追着剧,呼呼大睡一天,让时间在指尖一点点溜走。不管何种情况让你在那一刻选择放弃为自己补充能量的计划,只能说明你找不到决绝的理由激发斗志。
一天过去,你发现自己计划要去做到的事情一丝进度都没有,甚至发觉最初信誓旦旦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那份计划被彻底丢弃在角落里,内心充满的只有挫败感,你开始慢慢怀疑自己,接着怀疑生活,最终发展成抱怨命运。因为人总不愿承认自己的慵懒造成自己如此的生活,而是会说如果我足够有钱,我就不用硬着头皮去参加那些社交,维护那群狐朋狗友的关系。如果我足够有钱,我还加啥班,如果我足够有钱,我……可是经济理论很清楚告诉我们社会80%的财富是掌握在20%的人手中。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那20%的家庭中,为什么就不能狠心一把狂奔进那20%里,即使成为不了,也要努力一步步靠近啊!
社会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和你一样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中,有着平凡的童年。可最后有的走向平庸,有的依旧平凡,有的渐渐闪耀光芒,有的已经绚烂夺目。并不是那些成功的人比你聪明,运气天生比你好。而是他们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最难得的是他们可以逼自己一把持之以恒去尽一切力量的争取。并不是他们不爱大餐,不爱狂欢,不爱追着剧开怀一笑,而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