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一曰久旱逢甘雨,二曰他乡遇故知,三曰金榜题名时,四曰洞房花烛夜。然而,一些包夹在传统婚俗中的陋习,却并没有给新婚带来阳光般的欢乐,反而是一阵阴云。
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而这种聘金、聘礼俗称为彩礼。原本,彩礼只是用来对女方父母表达感谢、为婚姻讨个“好彩头”的形式,但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彩礼钱,动辄大几十万,甚至出现了“天价彩礼”。天价彩礼现象,让原本作为爱情升华的婚姻,变味成了一桩生意买卖,让原本圣洁的婚姻,变得低俗化与物质化,甚至可以让本来恩爱的情侣,在一夜之间反目成仇。这种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风气的陈规陋习,应该坚决摒弃。
“结婚三大件”,是传统婚俗的一个缩影。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冰箱、彩电、洗衣机”,再到如今的“房子、车子、票子”,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适婚青年肩头越来越重的担子。有些地方婚俗被概括为“一动不动”和“万紫千红”——“一动”指汽车,“不动”指房子,“万紫千红”则是一万张5元纸币加一千张百元大钞。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由此引发的浪费、攀比等问题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近日,在中国民政部召开的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二级巡视员杨宗涛在会上介绍称,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随礼攀比、铺张浪费、低俗婚闹等婚俗领域的不良习俗,已成为不少地区民众的沉重负担。
自2018年起,民政部将婚俗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动。截止2021年,民政部共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从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四个方面入手,教育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治理天价彩礼等婚嫁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一年多来,各实验区婚俗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在对不正之风的整治方面,指导各地基层自治组织把抵制不良习俗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对彩礼、婚宴、随礼等标准,以及参加人数等作出规定。
自2021年6月1日起,在7省2市启动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办理“跨省通办”婚姻登记75514对,得到民众高度认可。
当然,破除天价彩礼,移风易俗,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注重思想上的良性引导与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倡导“相亲相爱,责任担当,相互体贴,相互协调”的正确婚姻观念,批判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逐步消解落后观念,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天价彩礼等不良婚俗,让婚俗清风吹向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