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收拾家里,看到新买的红豆还未开封,一时兴起想煮红豆汤喝。说来惭愧,由于工作关系,我很久没有开火做饭了,至于如何做红豆汤,我还得上网去查。
网友写的教程都很详细,唯有一点,红豆需要提前泡发,有说要提前一晚泡的,也有说要浸泡半天的。
这可怎么办?我想喝红豆粥的劲头儿上来了,恨不得立马就喝上香喷喷的红豆粥,哪还等得及这许多时间?那一刻我真想把硬邦邦的红豆直接倒进锅里,定时让它自己慢慢煮。就好像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就高效率地完成了一件任务一样。
生活中、工作中,我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当我发现我的生活竟然没有一丝趣味,我只是在机械、盲目地追求着高效地完成一件又一件任务时,我觉得我需要调整当前一下外表忙碌、内心焦灼的状态,重新思考一下生活的意义。
02
万事皆有章法。
做一碗红豆粥,需要提前将硬硬的赤小豆提前泡发,然后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这样做出来的汤汁才软香可口,否则可能只是浪费食材。
做一份报告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这样做出来的报告才有落地执行的可能性,否则大概率会被打回重做。
写文章也是一样,写之前要理清思路,明确文章目的和结构。不仅是作者写完后有所收获,最好还要触动读者,引起共鸣,让他们读过之后有所思考。否则可能会沦为自欺欺人的文字游戏。
学习章法,顺应章法去做,慢慢会收获自信和喜悦;反之,每一次不得体的努力,都会给自己带来或多或少的耗损,耗损自己的信心和毅力。
03
我之前或多或少有些感触,从某种角度来说,学会慢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能学会什么是快。
省去必要的准备步骤,上手就做,那不是在追求效率,是在给自己挖坑。等自己从坑里爬出来,还是得先去打好基础,才能把事情做成,否则就会笨到第二次掉进坑里,在坑里呆的久了,人也会渐渐颓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在问自己,我到底是学不会慢,还是学不会忍耐?为什么那么着急越过前面的必要步骤?
是因为抱着不努力的侥幸心理,却急于想要看见成果。
是因为眼里见不得枯燥的鸡零狗碎,只一心幻想事情做成后的无上荣誉。
是因为无视但凡有所得就需要有相应的付出这样简单的道理。
现实往往会给出她的合理答案:没经历过冬天的严寒,就是闻不到扑鼻香。
04
如今只是提前一天半载地泡发一碗红豆而已,而且煮红豆的准备工作非常简单,只不过把红豆泡上静置就可以。我想,任谁都可以轻易做到,煮出一锅香甜软糯的红豆粥。
但是如果事情要在三个月、一年、三年甚至五年之后才能见得到成效呢?在这段准备的时间里,我们可能会面对比泡发红豆难太多的难题。我们的身体会生病退缩,心情会晴雨不定,情绪会波动起伏,就连信念也会摇摆不定。
我们是否还能够坚定目标,为了喝到最后的那碗香甜的红豆粥而坚持下去?
每重一斤都是吃出来的,每想减掉一斤都要拿汗水去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