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素心,为什么在咨询最开始你们都要搜集很多信息,刨根问底?还要让我填写很多问题?
工程师小雨因为工作压力大,感情也不太顺利,前3个月情绪持续低落,不想上班,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失眠健忘,整天提心吊胆,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前来咨询。
@素心人生设计:一般来说,咨询师会在第一次咨询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来访者的评估。
评估不仅仅局限在第一次见来访者,在未来每次会谈中,咨询师都将继续收集评估的资料,以便进一步确认,修正以及增加自己的概念化。
对于来访者而言,第一次的评估会谈可以让来访者了解并进入到治疗的结构和进程中。
如果来访者能够预先填写一些问卷或者其他形式的自我报告,评估会谈本身也将节省一些时间,其实这也会让咨询更高效。
一般来说,评估会谈会与来访者制定会谈的议程,并且传达对会谈合适的期待,实施评估,设定初期的总体目标,最后让来访者进行反馈。
在评估会谈的时候,一般咨询师都会收集来访者的这些信息:来访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主诉和目前问题、现病史和促发事件、现在和过去的应对策略、精神病史、药物使用史和现状、家族精神病史、成长史、家庭的状况、社会经历、教育经历、职业经历、宗教信仰经历、优势、价值观和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所以,不要觉得咨询师让自己填写一份特别长的问卷或问的问题很细而比较烦,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咨询师才会逐渐了解来访者,形成对来访者的概念化,也才可能制定出初期的治疗计划。
在第一次评估会谈的咨询结束之后,咨询师自己一般会对来访者障碍的发展过程作出假设,这些假设就包括:
是什么重要的早期经历,让来访者发展出了负性的核心信念?
来访者的核心信念是什么?
是什么事件激活了这一障碍?
来访者对促发事件的解释,是否对自身是消极和不利的?
来访者的认知和行为是如何维持这一障碍的?
这样的假设就可以帮助咨询师进行初期的概念化,并制定出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一般最开始会帮来访者解决现实问题,在其中帮助来访者辨认、评估及修正自己的负性认知,在治疗中期会对来访者的核心信念进行工作,在最后则会关注预防复发。
所以,为什么咨询常常会需要至少4次以上才能有效果?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咨询师都会不断补充新的资料,修正自己的个案概念化,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来访者。也请给咨询一些持续成长的时间。
希望今天的心理锦囊对你有所帮助。
小贴士:
今天的分享来自《认知疗法:基础与运用》,作者朱迪·S·贝克博士,是认知疗法的创始人阿伦·贝克的女儿。
阿伦·贝克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于今年11月1日去世,享年99岁。
作为阿伦·贝克的女儿,朱迪·S·贝克博士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是美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主任。她写作此书,也是想要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提供一个坚实基础。
如果你想了解认知行为疗法,请关注我接下来的心理锦囊。
#心理锦囊# NO.19
心理/生涯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本锦囊来自朱迪·S·贝克《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二版),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