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八九个月的时候,手非常喜欢抓捏粘稠和软的东西。反复抓捏之后,再放进嘴里品尝,这是孩子这个时期最喜欢的,孩子喜欢抓面条、抓草莓、抓香蕉,抓蛋糕。粘稠的东西比沙更容易被儿童抓捏住,并在孩子的抓捏之下完全改变。这实际是一种智能的活动。
只要可能,婴儿会抓一切到手的软的东西……很多成人不理解——孩子怎么喜欢这么恶心的东西。
★★★其实,手的活动不只是手的活动,而是有着智能的目标。成人常常因为无知,给儿童设置了很多障碍,剥夺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知识点】手的敏感期过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
★★【不好的结果】我们常看到很多成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按键,不会用手指夹围棋,不会点钞,不会栓绳子。这都和他们童年时期这方面的发展受阻。
【知识点】国际数学敏感期是3岁半以后,我国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在4岁、4岁半来临。2岁前,孩子的敏感期基本一致。让孩子在6岁前也就是小学前,完成一系列敏感期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大咖理论】《上帝创造亚当》的核心是两只手:亚当躺在地上,上帝的手一触,使他醒来……。孙瑞雪认为:人的意识的奥秘,可以依靠手来实施和诠释,假如没有手,所有的思想,即使是上帝的思想也无从实施。
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
表现在儿童身上,甚至可以这样说:儿童是用手来思考的,手的自由的使用不仅表达了儿童的思维,也表达了儿童思考的过程,禁止了儿童手的活动,就相当于禁止了儿童的思考。
手的肌肉有记忆和认知功能。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想要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那他有两个最便捷的工具——语言和手。实现和完成就必须使用他的手,而且必须训练他的手来准确表达他的想法。
手是身体功能中最伟大最智慧的工具。
熟读案例:丁丁手的发展。书中P46-P47
【丘丘解读】孩子从婴儿开始,先用眼睛观察世界,手脚乱舞试探世界。扭头抬头观察世界,手抓手握手撕手捏探索世界,只要不受伤、不搞大的破坏,就让孩子进行充分的自由探索。这是他的进化,也是他本身能力的增长,这比学会一个单词,学会一首古诗更加重要。
中国人往往不会用手表达思想,不会用身体表达感受,除了传统文化的内敛中庸以外,“用得少”才是根本内因。
有个朋友是个教工科的大学老师,动手能力特别强,不仅在大学教学生实验最厉害,而且陪伴孩子做手工也是信手拈来,随随便便一本纸质书就完成了。
有的家长说,自己笨得很,孩子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不会做。有的家长就会通过抖音学着做。
我特别建议,可以和孩子一起学,家长做一份,孩子做一份,可以故意输给孩子,但是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自信,他更加愿意多动手,多做手工。
往往还有一点,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饭。如果实在忍不住,就告诉自己——喂饭就是代劳了孩子的智慧,扼杀了孩子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