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七日 星期四 晴
清晨五点多钟,天刚蒙蒙亮,我便摸黑起床。轻手轻脚,生怕惊醒了身边的先生。带上卧室的门,来到客厅,长长地出了口气,轻松了许多。
很快洗漱完毕,从饮水机里,接一杯热水,来到书桌前坐定。脑子里全都是昨晚所听池风晓有关《阅读在左,写作在右》讲座的情景。
理清思绪的我,信手从书架上拿出《朱自清散文经典》翻开来读了起来: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跟着朱自清先生的文字,陶醉在梅雨潭的绿里。
这些都是我高中时期背过的散文,再读时是那样的驾轻就熟,那样的富有诗意。仿佛置身在梅雨潭边,享受着无边的诗情画意。忽然觉得字里行间,有益有趣,不能不叹服朱自清老先生的精彩文笔。
读到动情处我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的笔记本上飞速地摘录,圈点,希望能为自己的文中金句有所启迪。
这是我参加无戒老师的365极限挑战训练营以来养成的习惯,我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
三篇文章过后,我急忙走进厨房,坐锅,淘米,熬粥。随手打开手机进入“有书”页面听书。这两天有书正在播放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
一边切着小菜,一边沉浸在张爱玲与胡兰成那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爱情之中。
撒盐,放味精,加糖,倒醋,调蒜,搅拌,装盘。很快一盘小菜搞定。
看看时间,离七点听课时间还有那么十多分钟,于是我打开简书,欣赏简友们的美文,回复同学们的点评。在精美的故事中游走,在无边的美景中间逗留,都是一种惬意的精神享受。
当课程开课的信息再次提醒,我打开“简书福利社”开始了新一天的课程学习。无戒老师那略带沙哑但富有磁性的声音,曾带我认识了简书,明白了写作的重要性,知道了一篇好文的构建,开头,结尾以及过渡……
今天的微课是《寻找自己的文风》,无戒老师那精准分析仿佛指路的明灯,一下子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是啊,写了一个多月的自嗨体了,想起什么写什么,不能再这么随性,应该按老师说的,给自己确定一个写作的方向。
听完课,我很快打开简书,在自己常经投稿的几个专题里浏览,一是想更深刻地研究一下专题的收文理念,二是想好好看看专题里的热文向人家好好学学。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当然最关心的是“乡土故事”专题了,打开专题的首页,看了相关的介绍后,就想了解一下排在最前面的推荐作者,点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我看了又看,以为是同名。但又看看头像也和自己的一样,点开其页面,发现还真是自己的。
啊?我是专题的推荐作者!不会是弄错了吧?至于推荐作者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待遇和义务,我一概不知。不过即使再幼稚,我也知道这是好事,绝对不是坏事。
后来又发现自己还是“书信和日记”专题的推荐作者。我一下子觉得事儿大了,自己怎么能承受得起呢,就自己那臭水平是支撑不起这些个名字的。忽然喜悦之中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早餐吃得匆忙,因为先生有会议要赶时间,我也有自己的心事。俩人话语不多,填饱肚子就各干其事去了。
时间一晃到了午饭时间,饭桌上,我兴致勃勃地把自己成为专题推荐作者的事告诉了先生。先生盯着我看了半天问:“那个能干啥?”
我一时还真的回答不上那个究竟能干啥,因为我压根儿就不明白推荐作者到底是个啥玩意。
先生似乎明白了什么似的,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一听说讲故事,我倒来了精神:“快说,我这两天缺的就是故事。”
“从前,有个剧团到村里面去演出,剧团里的人非常敬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学到的本领全部展现在村民的面前。吹拉弹唱那是有板有眼。
欣赏水平有限的农村人看不惯这些。因为既没有搞笑的语言,也没有黄色的煽情,他们觉得不够过瘾。
于是,当团长在台下了解村民对剧团演出反响的时候,一个二流子村民随便说了句:“演得日八歘。”
“日吧歘是什么意思?”团长不解地问。
大家都笑了,一个村民赶紧打圆场说:“日吧歘就是说演得好的意思。”
哦,原来如此,团长很是得意,因为他们真的付出了心血,演出了水平。
演出结束了,村长发言感谢了剧团送戏下乡,给村民送来了文化大餐。团长也在台上答谢。他一本正经地说:“下面的群众反映,我们这次演得日吧歘,能为大家带来快乐,是我们剧团的光荣……”
台下一片哄笑,剧团团长莫名其妙。”
先生的故事讲完了,我反驳道:“”你是说我和那个团长一样,不分好坏咯?但我很确定地告诉你,专题推荐作者,肯定不会是坏消息。我也不至于像你说的那个团长,弄不清好坏。
先生笑了笑说:“我就说你‘幼稚’这个名字起的可真是名副其实,你能不能成熟点儿,都奔六的人了,该学会淡定了。一切都是徒有虚名,不必太得意,也别太认真。再说了,我还不知道你?那都不是动力,而是压力!”
我知道先生这样讲故事解闷,是在劝我放弃写作。可他哪里知道我的心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自言自语,继而又陷入了沉思:莫非我真的是幼稚得不轻?
(无戒365极限挑战训练营更文第四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