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067 2016-6-11
我愿意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S点评:风筝飞的再高,手里也有根线要牵着
思路:
想到的是自由和传统的冲突。但这个话题很宽,不好把握。
正好前两天高考结束,高中辍学的我,突发奇想地在朋友圈晒自己当年的“录取通知书”。
我想,这正好是一个“追求自由还是被束缚”的话题,于是就来聊聊这事儿吧——
从绵羊到羚羊
今年的高考刚刚过去不久。
作为曾经“鄙视国内的应试教育”而放弃高考的我,也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
一方面是出于“炫耀”;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当年的一个解释——向往国外的教育固然好;但别忘了,我们仍然是应试教育浇灌出来的、“祖国的花朵”。
正如风筝要飞得高,必须借助那根风筝线一样。
优秀的绵羊
逛书店,发现一本名字很好听的书:《优秀的绵羊》,翻了一会儿,发现这是一本批评美国教育的书。里面对美国教育的评价,简直就和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如出一辙。
说真的,数年前,我非常崇拜美国的教育。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学校的不满,另一方面则是对美国教育的一知半解——只看到他们优秀的一面。
当然,我现在仍然喜欢美国的教育,只是不会那么狂热了。
应试教育的风筝线
我们选择一种教育方式,在享受它带来的机会、平台和配套设施的同时,也需要接受和面对那些缺陷。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去骂那些缺陷,而聪明人早已利用它们的优点,跑到比我更高的水平上去了。
用一句老话来说:闷声发大财。
想想也是:教育,终究是要对自己负责啊!一心把目光聚焦到缺陷上,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N年后大家都毕业了、都学有所成,而骂的人却逐渐成了“愤青”。
读大学,读什么
那么,在应试教育这根“风筝线”的束缚下,我们如何才能“飞的更高”呢?
粗略翻了一下《优秀的绵羊》,又看了网友们的评价,综合出下面这些观点:
1.利用好教材
我们常常说要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系统,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构建;为什么不去翻翻我们的教科书呢?每本教科书都有绪论,它告诉我们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再研究一下教材的目录,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不懂得如何去研究?不妨背下来。
2.不要拘泥于教材
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什么我们都原封不动地记下来,到了考试前夜,又把这些笔记当成答案来背。更好的方法是:平时花时间去研究这些笔记,把它们当作是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找一些相关的课外书来读。没兴趣?不,课外书可不像教材这么枯燥,比如学物理的同学,看看《时间简史》,或者最近比较火的《七堂极简物理课》,深入浅出的内容,让你的脑洞变得很大。
3.反思
和朋友讨论一些话题。要思辨,而不要撕逼。后者是以“证明对方是傻逼”为目的,最终结果会让对方越来越想捍卫他的观点;前者是以“补完自己的思想”为目的。注意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鄙视链”,认为自己思考了而对方看上去没有思考,就产生一种鄙视心态,给你一种“这个你都不知道还和我讨论,我特么好牛逼”的感觉,对你的人际关系没有任何好处。
4.学会独处
与自己对话,探索自我。
5.认识并创造自我
你现在是、或者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6.树立目标
迷茫的实质是盲目。
7.学会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
或许,在应试教育的局限性里,我们只能被培养成“优秀的绵阳”;但是当我们在那种局限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营养、不断地滋养自己,训练自己的腿力和羊角,当有一天离开这个牢笼时,我们就会以一头羚羊的姿态去奔跑。
宇枫
201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