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听着歌,把过往的点点滴滴写在三十岁之前。
没事的时候会去刷刷抖音,看看朋友圈,打发打发那除了工作与睡觉之外无法霍霍掉的时间,偶然不经意间看到同龄人结婚亦或是孩子的信息,而自己还是孑然一身,至今都未曾想过这方面,内心还是油然而生出些许失落,只因慢慢老去的父母,恨自己那颗还不长大的心.......
“我还是个孩子”!是的,我确实是个孩子,没有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就不配说长大,回想自己的童年,是那么的糟心却不shi光彩。
"结巴子...”、“大舌头...”、“来,跟我说:...”,也许这就是在我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声音,一直伴随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天生的发音吐字不准那是无法避免的,毕竟上帝不是谁谁的亲戚,需要考虑去关照谁,自己也忘了父母有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跟人争吵过,不过我希望没有,因为这些的流言蜚语,致使自己在后面的日子有了好的习惯,当然这是后面的事情。依稀记得那时候,自己害怕说话,不敢去跟人交谈,性格很是孤僻,平日里亲戚来家里做客或是窜门,都会“惊出一身冷汗”,特别搞笑的一次,竟然上演了一出“早出晚归”的荒唐事。
有一件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那就是跟堂哥一起去放牛,最后两人打了一架,具体打架原因隔得太久已记不清了,结果没有多壮观、惨烈,却非常的有“嚼劲”。事情是这样的,在那个“自由活动”的时代,80/90年代人的童年,谁没有打过几次架,鼻青眼肿过,都可能不算完整,我跟堂哥比较例外,一来家庭条件不算特别好,没得东西去争吵,二来在村子里,两个人还算是“读书人”(那个时候村里的孩子都不喜欢上课,初中没读完大部分就会选择去打工,同一批中就只有三五个上了高中跟大学),三来我家养的牛长不大,我妈妈就不养,而我堂哥家养的猪长不肥,伯父就只养牛,所以我跟堂哥一起去放牛就不太可能了,可那不足1%的机会还是让我们遇到了,放牛打架,结果就是在那之后长达八年之久的时间里,彼此见面,在一个桌上吃饭都是一言不发,完全的陌生人模式,真不知道当时是吃了铁还是什么的,就那么“硬气”,要是现在学习或是工作有那个劲,那就太棒了。
当然,那个时候偷偷跟人去河里洗澡,差点翘辫子;在家烧那个油漆,整的自己跟个“火人”一样;给老师的讲桌安装图钉,被老师打的流鼻血;夏天去掀开女生的裙子被告状,罚蹲马步等等,都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顽皮真的是孩子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即使我自称是个“好孩子”,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一切都那么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