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史蒂夫·比达尔夫,他是位著名的医生还是位心理学专家。
作者将男孩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出生到6岁,二是6岁到13岁;三是13岁到成年。
1.第一个阶段:出生到6岁,温柔岁月
男孩不宜过早入托。大量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男孩对分离更容易感到焦虑。他们认为自己被抛弃了,而且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更容易烦躁、好斗,一直持续到上小学。在看护方面,由细心的亲人或者有责任心的保姆看护远远比托儿所要好。看护人对孩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男孩会学会和看护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能感受到温暖并理解别人的善意。
樊登老师讲述了自己在小区看到一个真实的例子: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在小区玩耍,孩子想爬土坡,奶奶反应过击,大声呵斥孩子!这样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如果不停地话,奶奶继续大声呵斥,孩子还是不听,这样恶性循环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其实爬个土坡对孩子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危险,无非是孩子身上会弄脏!
本次还讲到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爱两极分化,有时候是溺爱。其实老师讲得这些内容我特别有感受,我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是这样做的,甚至比这更严重。在孩子快6岁的时候,孩子的大伯给我说,不要让他爷再带他了,要不就把孩子毁掉了!孩子养成的坏习惯,需要大人付出加倍努力去帮助他改正!如果可以再次选择,再苦再难也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2.第二阶段:6岁到13岁,他们在尝试学着成为男人。
有很多妈妈为了让孩子更阳刚,就有意识地疏远儿子,让儿子和爸爸更亲密。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孩子需要与父母同时保持亲密关系。而且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如果母亲突然消失(比如异地上班、把孩子送回老家),他就会关闭与妈妈有关联的温柔、可爱的一面,变得紧张、脆弱、压抑,那些成年男人具有的这类问题莫不来自于此!
6-13岁的男孩正在向男人转变,他们必须身边的男人身上学习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爸爸经常不在身边,孩子就会找一个人来代替。对单亲妈妈来说,她需要为孩子找一个出色的男性榜样,如孩子的舅舅、好朋友、学校老师、体育教练,但必须得保证孩子不会受到虐待。
樊老师还讲到,如果爸爸长期不在家,也可以把孩子送去学跆拳道、游泳、足球、武术……总之多与男性教师接触!
在这一阶段爸爸应该成为孩子的偶像,如果爸爸没有成为孩子的偶像,孩子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自律性较差、成异性人格、痴迷于游戏等。如果爸爸经常出差的话,一旦有时间陪伴孩子,一定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爸爸可以跟孩子一起爬山、搏斗,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当爸爸换灯泡、修自行车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参与!
樊登老师给男同胞的建议:1 应该重视家庭,把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摆正。在单位你就是一棵草,随时都有人能接替你的工作,可是家里呢!你是家里的天,如果你倒了,孩子家人怎么办?2 多跟孩子玩打架、搏斗游戏。3 尊重女性,不要强迫孩子。
尤其是讲到不要强迫孩子时,樊老师举这样一个例子,发人深省!家人是高官,比较有权势,想让孩子去银行上班,结果面试的时候孩子一句话也没说。最终爸爸还是把这个孩子弄进了银行上班,五年后这个孩子深度抑郁了,还多次尝试自杀!
樊登老师建议大人要往孩子的情感账户上多存钱,将来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即使与家长有冲突,这相当于从情感账户上消费。如果情感账户上本来都没有钱,将来发生冲突,怎么能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