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点,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许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并非因为家中无书,相反,家长购置了许多中外名著,教导孩子阅读之重要性,责怪孩子怎能对阅读毫无兴趣!良苦用心之余,大家却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与阅读渐行渐远。
【观点一:并非只有经典的才是最合适的】
我们提倡孩子阅读名著。然而,既是名著,对于阅读者的要求难免颇高,如同一位智慧长者,高高在上;而站在阅读殿堂大门外的孩子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位亲切和蔼的伙伴,牵起他的小手,一同去探索一个新的世界。孩子和成年人以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只有适合孩子思维特点的书才能够成为启迪兴趣的原动力。从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来看,很少有孩子会抗拒那些如《哈利波特》等真正优秀的儿童读物。
【观点二:找到一本“全垒打书”即可爱上阅读】
美国学者Trelease(2001)认为,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借用 Fadiman(1947)的《全垒打》一词,把这样的一本书称作“全垒打书”。
工作中我和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全垒打书”:读George Orwell的《动物农庄》,开启了孩子独立思考之门;读Michael Morpurgo的《柑橘与柠檬啊》,让七年级的男孩潸然泪下;读Ian Mc Ewan的《梦想家彼得》,让孩子深感于想象力的无穷力量。比起《战争与和平》这类如雷贯耳的名著,这些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才更加深入他们的心灵。
【观点三:选书是培养阅读兴趣80%的重要性】
选书,是我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选书不易。这些年我为孩子们选到了很多他们喜爱的好书,但每次接触一个新的学生,我依然会花很多精力来选书。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兴趣发展的特点各有不同。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高中阶段的孩子是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他们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探索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兴趣是分散的、冲动的,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
因此,每选定一本好书,都承载着为他们答疑解惑,甚至开天辟地的重任。每一次选择都是出于对他们的细致观察,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又希望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
有一个初二的孩子和我谈及对希腊罗马神话的兴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西方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无不涉及。鉴于她以往的阅读积累,我决定推荐她阅读牛津百科通识读本系列中的《神话密钥》。 这实际上是一本讲神话理论的学术著作,幸好牛津百科这套书的风格即是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同时又不乏科学性。读罢这本书,孩子对神话的理解从故事层面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进而激起了她对学术研究型书籍的强烈兴趣。
不过,对于阅读刚入门的孩子来说,希腊罗马神话仍是一个高远的主题。但当下的儿童畅销读物《波西杰克逊》系列作品将希腊古神话与现代青少年社会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孩子的语言讲述一个个传奇故事,与孩子探讨现实世界、家庭、友谊、与忠诚等等问题。孩子们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对喜欢的章节出口成诵。对于他们来说,下一步阅读《神话密钥》一类的严肃书籍,亦不困难。
【观点四:选择合适书籍的五个原则】
恰当的选书,就会成就一个孩子的阅读。但选书的确是一件复杂的事,如果将通用的依据归纳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五方面:
1. 类型合适(历险,奇幻,家庭,校园…)。
2. 思想略高出当下理解水平。
3. 语言难度适中。
4. 出版社正规。
5. 篇幅不宜过长。
选书的过程如同试图去窥探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是一次充满着不确定的冒险。所以,如果你已经成功地让孩子爱上阅读,不妨时常带他去书店或图书馆吧,把这项伟大而困难的任务交给那个最合适的人去完成,而我们不妨去充当一个谦虚的向导。
【孩子只爱单一类型的书,怎么办?】
喜欢上阅读的孩子也许只喜欢某一类型的书,例如科技书籍,或者侦探类图书,对其他类型毫无兴趣。那么孩子的阅读,甚至孩子的性格会不会因此而走上极端呢?我们该如何保证孩子阅读兴趣的正常发展呢?
【观点五:阅读也有“敏感期”】
大家一定听说过“敏感期”的理论。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曾提出“敏感期”理论,即儿童在某一时期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所以也称为“敏感期”。
阅读也有敏感期。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孩子也许会非常痴迷于某一类书,从小学到高中,最常见的依次是童话故事,玄幻小说和校园文学。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在一个特定阶段单一领域的阅读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发展,更不赞同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内容横加干涉。
来看看蒙台梭利如何解释“敏感期”出现的原因:一种飞蛾在幼虫阶段对光线十分敏感,不停地向光运动,而正是因为这种敏感,使它能够钻出洞来,吃到树梢的嫩芽。当它成长到一个阶段,破茧而出了,这种对光线的敏感性立刻消失了。
这个理论同样可以解释孩子在特定时期的阅读偏好,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如果刻意约束,必将影响孩子思想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孩子对阅读有本能的需求。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对世界万物都怀有强烈的兴趣,而阅读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使得孩子的好奇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得到满足。
不仅如此,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求知欲会被进一步激发。只要孩子真正喜欢阅读,他就一定是在严肃地思考书中的内容。而这种思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将不再需要某类曾经痴迷的书,很少有初中孩子还喜欢阅读童话故事,也很少有大学生还喜欢魔幻小说。但孩子对书中问题的思考将会延续到其它领域。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认为,正是成年人对孩子自以为是的约束行为,才是导致孩子对事物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据我观察,但凡在阅读环境宽松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阅读兴趣不但没有误入歧途,反而能够博览群书,通文达艺,形成了良好的阅读积淀。
【观点六:自由阅读奠定语言基础】
不要对孩子的早期阅读过多限制,还基于另一个重要原因。阅读的初期,孩子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接触文字,从而刺激语言的发展,拓展思维的疆域,奠定思想的基础。语言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媒介。语言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 在他的《阅读的力量》中提出“自由自主阅读”(FreeVoluntary Reading, FVR),指的是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写读书报告,也不用回答章后的问题。若是不喜欢这本书了,也不必勉强读完它。
Krashen教授指出:“FVR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学习方式,是达到语言流利水平的基石。若是少了FVR, 很难获得高阶段的语言能力。”他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我主张的是,其他刺激语言发展以及提升语文能力的方法都不如FVR有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美国青少年教育专家Rafe Esquith曾设计了一份只有三个问题的阅读测验:
1. 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 你是否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 你是否曾在睡觉时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他的结论是:凡是以上三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可见,连Rafe老师也没有担忧孩子会因此误入歧途。
如果孩子尚未发现阅读之美好,那么,请与他选书!
如果孩子已经爱上阅读之愉悦,那么,请给他自由!
【如何指导孩子的有效阅读】
阅读兴趣养成后,父母常常担忧孩子的阅读质量。如果孩子的阅读速度太快,他对书中的内容到底有多少消化?应该如何和指导阅读过程和进度?
很遗憾,父母再一次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带给孩子不能承受之轻。
全世界对于阅读最专业和前沿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1. 阅读是“教”不出来的。2. 阅读是可以有效“引导”的。
【观点七:阅读是“教”不出来的】
美国图书馆学教师Susan Rosensweig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Stephen D. Krashen借用Csikszentmihlyi(1991)的心流(flow)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根本性的解答。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心流活动的过程,是一种非常主观的状态,是无法被他人把控的。“心流是当人们专注而轻松地投入某种活动时所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人们处于心流状态时,日常关注的事,甚至是自我的感觉就会消失,对于时间的感觉也改变了,活动以外的其他事情都觉得无关紧要。” 《阅读的力量》
可见,父母希望监控孩子的阅读过程,就如同将流水塑形,必将无果而终。
无论是我们希望强势改变孩子的阅读节奏,还是严格控制他的阅读过程,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在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的道路上,除了选书以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实际上,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
【观点八:阅读是可以被有效“引导”的:第一在于理解修辞】
对于一本好书来说,片段乃至通篇的精读,十分必要。而精读的落脚点就在于分析修辞。亚里士多德说:“修辞与辩证法匹配,所有的人几乎都要用到它们,因为每个人都要试图讨论问题,确立主张。”修辞就是以语言作为手段来影响读者或听者为其目的。或是掩饰意图,或是吸引注意,或是加深印象,或是增强抒情。以往对修辞狭义的理解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实际上,这些修辞手法仅属于美学修辞的范畴。所谓美学修辞,是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辞格来唤起生动的意象,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发挥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艺术性的表达效果。而广义的修辞还包括交际修辞,交际修辞在阅读中无处不在。交际修辞,在内容表达上偏重于炼字煅句,在型式结构上偏重于严谨妥帖,总体上讲究逻辑思维,以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恰当使用,感受句型的表达效果,理解行文的感情色彩,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这些统统要靠分析修辞。可以说,修辞是语言智慧的体现。理解修辞,既是提升语言智慧。
鉴于我在工作中与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多为英文,以下仅举两例,均为用词方面的修辞分析。英文阅读如是,中文阅读亦同理。
“1. I doubted that anybody could havepredicted Marilyn Monroe’s longevity in the public mind. That she wasn’tforgotten is a mystery….She is noted more as a persona than anactress.(Arthur Miller: A life)
Persona一词用得精当。为什么不用person, individual, human being, living soul, image等同义词呢?这是因为persona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小说戏剧中的人物角色,其二是社交场合的伪装外表。使用这个词第一衬托出玛丽莲梦露是文学艺术中的传奇人物,因而说明人们难以透过她在公众面前的伪装外表而解开这位一代佳人的自杀之谜。所以说,理解词语的内涵,才能参悟修辞。
2. Education, in fact, made it possible forsucceeding generations to aspire to wealth and power. (Julia Reed)
“追求”有很多同义词,如aspire to, seek, pursue, strive for, push forwardfor, be intentional, be determined upon, be ambitious, go after, run after, aimfor, strive for, contrive to等,为什么偏用aspire to呢?上列其他同义词属于中性,褒贬均可,唯独aspire to的内涵是褒义的。aspireto反应一种努力要达到在正常情况下颇难实现的崇高目的。这就是表达的感情色彩。"
---《英语修辞赏析》范家材
当然,用词只是理解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其他交际或美学修辞一样,需要在阅读中仔细品味。当孩子开始思索和关注修辞,他也一定开始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了。
【观点九:阅读是可以被有效“引导”的:亲子讨论,激发思考】
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精读指导和研究修辞未免要求过高,但亲子阅读是大部分家庭都可以实现的操作方式。
亲子阅读,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与思想,是促进孩子的心智成长捷径。
顺带说一句,很多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和父母交流的话题就不多了。亲子阅读也给父母与孩子交流提供了好机会。
美国学者Mortimer J. Adler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谈到阅读积累渐进的四种层次,层次间进阶的关键就在于阅读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书。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和比自己阅历丰富的人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必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成长。讨论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主动阅读。阅读得越主动,读得就越好。
当孩子们阅读一本感兴趣的书时,这种相互提问式的阅读和讨论往往是十分热烈的。当我和孩子们阅读《动物农场》时,我们常常讨论,如果Snowball没有被Napoleon赶走,动物农场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探讨这个问题,将会引发孩子去思考政治的本质,思考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针对某些带有争议性话题的书,鼓励孩子去思考赞同还是反对作者的观点,并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心智就是在这样的讨论和思考中成长起来。
有效的阅读引导,不是检查孩子今天读了几页书,不是测验孩子记住多少情节,不是强制孩子完成一个阅读任务,而是引导孩子体会语言的精妙,是启发孩子感受思维的乐趣,是留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英文阅读】
许多家长苦恼于孩子爱读中文书,但不爱读英文书。这时,强行规定孩子阅读只会使孩子更加讨厌英文书。
【观点十:英文阅读起初是一个困难的解码过程】
事实上,母语阅读(中文阅读)和第二语言阅读(英文阅读)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这一专门学科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简单地说,首先,孩子在阅读中文书时,他所生活的中文语言环境已经给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而当他阅读英文书的时候却缺乏必要的词汇语法构架。其次,中文阅读可以由强大的中国文化背景辅助诠释,而英文阅读缺乏这种文化背景来支撑理解。最后,当孩子进行中文阅读时他的思维是单一一种语言,而当他进行英文阅读时,他的思维会在两种语言之间回旋。
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母语为中文的孩子在阅读英文书时面临着强大的语言障碍,他们当然不会对英文阅读产生自然的兴趣。英文阅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触发点,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最可能使他们对英文书产生兴趣的动因是找到英语阅读的成就感。运用已经学到的语言知识去理解新的英文材料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语言知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下功夫精读一本原版书,读透书中的所有词汇和句子,这就是英文阅读的引爆点。
【观点十一:第一本英文原版书的通透阅读至关重要】
读透一本书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反复多遍地读。中国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虽然多遍阅读,每遍的侧重要有所不同。实际操作中,我主张以三遍为准:
第一遍:通读,注重情节,划生词、难句,但不查字典;
第二遍:查字典,搞清词义及用法,分析句意;
第三遍:再次流畅阅读,留意生词在上下文中的用法,重新理解难句。
其中每一遍的阅读方法都可以反复进行。
但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的阅读积累还不够,阅读兴趣需要进一步培养。在我的教学中一般给7年级以上的孩子使用。低龄的孩子可以从《神奇书屋》等简单的儿童读物或简写版读物开始阅读。
【问题五:阅读英文书要随时查字典吗】
大家经常要问阅读英文书的时候要不要随时查生词?我想说一点原则:不要影响到阅读兴趣。对于年龄偏低的孩子,不建议在起初阶段使用生词过多的材料,(每页生词量不宜超过5个)。而对于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动力的中学生而言,如果希望在短期内提高单词量,也可以选择一本生词偏多的书来做精读(每页有10个左右的生词)。然后按照上述的三遍阅读法来操作。最近有两个初二的孩子在读完一本《动物农庄》后就掌握了800多个新单词,英文水平立刻更新了一个高度。同时,这样的进步,给她们带来了更大的阅读动力。
对于查字典的问题,我们还建议大家可以用kindle或其他的电子书。这些基于触摸屏的翻译技术,可以让孩子把单词的障碍减低到最小。
【观点十二:语境词汇】
目前最流行的单词学习法就是背诵新东方的“红宝书”。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死记硬背的效果是很差的。因为,遗忘的速度往往快于你的记忆。缺乏语境的单词背诵,看似捷径,其实不然。很多孩子一本单词书背了一年,一半都记不住。
对于单词来说,只有在文本中,才有生命力。在语境中学习单词,以阅读来提高词汇量,以词汇量的提高来促进阅读,这也是阅读对于学习单词的强大而不可代替的作用。
泽邸建议“荧光笔阅读法”,就是把生词用荧光笔直接标注在书里,用于检查和复习。和单纯记录在笔记本上比,可以让单词记忆有更丰富的背景。
【观点十三:忘记语法规则和语法名称,从功能上理解语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了一定量的单词,仍然不能完成流畅阅读。因为他们还要了解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要学习各种句型,也就是学习语法。十分遗憾,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谈到语法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除了做选择题之外,他们不知道语法的用途何在,无法系统地在头脑中形成英文语法框架。传统的语法学习讲的是规则语法,条目繁多,加重了记忆负担,对于提高英文阅读能力用处甚微。
泽邸在实践中探索到,可以用“功能语法”的方法把语法和阅读无缝结合起来。所谓功能性语法,就是强调“文字组合规则”所起到的“功能”,而不是强调规则本身。例如修饰关系。所有的英文句子都是围绕名词和动词两个核心成分的修饰。学习过程中需抓住两条,修饰名词的有哪几种方式:形容词,分词/不定式,介词短语,定语从句等;修饰动词的有哪些方式:副词,状语从句,分词也可以。于是,找到句子的核心成分,并弄清修饰关系,再复杂的句子也迎刃而解了。因此,读透一本英文原版书,足以使功能语法的概念谙熟于心,远远胜过高中毕业时十二年所学的规则语法的总和。
“功能语法”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对写作的帮助。因为,体现一种逻辑修饰关系,你可以用丰富的多种形式来表达,可以在分词,定语从句,不定式,介词短语,形容词之间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这是写作最重要的训练之一。
【观点十四:泛读就是把英文知识转化成“肌肉记忆”】
词汇+语法仍不等于流利的英文阅读。没有大量的英文输入做前提,这些外在的知识也很难内化成语言能力。如同一个熟练的驾驶员已经把一切操作转化成了“肌肉记忆”,流畅的英文阅读者则需要把词汇和语言规则,乃至思维方式内化成潜意识。这一环节,需要通过泛读来打通。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推荐过如《书虫》一类的分级读物。对于英文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低级别的原版书内容过于幼稚,而内容合适的原版书又总是太难。《书虫》等进阶读物从较低语言级别开始,作为名著的简写本,兼顾了内容及思想性,是解决年龄与阅读内容不匹配问题的绝佳方案。
有人担心书虫是中英文对照,孩子看得起劲了就会直接看中文。这的确是我们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不过,对于以前并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件好事。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读了书虫而想去读原版书的。另外,书虫也有全英文版,一种是国内出版的美绘版,一种是英国出版的,可在淘宝上买到。
但无论如何,第一本英文原版书都是一个强大的基础和原动力。孩子会惊奇地发现,在接下来读到的每本英文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第一本书的影子。在那些第二、第三本书里,总会碰到这样一些单词和句子,他们在之前的第一本书中出现并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夏落的网》,《动物农场》,《野性的呼唤》等等(见附件泽邸分级书单),都被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本书来阅读。
英文阅读,对于母语为中文的孩子来说,一开始是一个困难的解码过程。他们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来适应另外一种符号的表达与思维。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方法,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给他们以鼓励和耐心。
【结语:我们为何阅读】
在我们实践英文阅读过程中,我总有意想不到的欣喜。很多家长之所以送孩子来阅读,初衷仅仅是觉得这是一种提高英文能力的不错方法。但是随着阅读的推进,孩子们不仅仅提高了英文,还慢慢开始能够欣赏英文的美丽,进而开始对用英文表达的内容兴趣盎然。
这正是阅读的美丽所在。哈佛大学文学教授Harold Bloom撰写过一本探讨阅读的书《如何读,为什么读》,书中这样写到:“我们读书不仅因为我们不能认识更多的人,而且因为友谊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和种种心情的影响。”而阅读,“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圣人贤哲敞开心扉地对话”。
孩子们,我们一起阅读吧。
本文来自: 七年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