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教学要有四个意识

一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重点,识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随文识字,在文本中识字的方法被称为“随文识字”。在随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以下四种意识:

一、要有归类意识

统编教材生字条中的生字是按照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是为了方便查找,课堂上老师可以打乱这一顺序,对生字进行归类学习,可以根据生字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规律标准。

1.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归类。尽管都是生字,对学生来说,这些生字的陌生程度肯定不一样。有较常见的,也有相对陌生的。较常见的可以少花费些时间,较为陌生的生字,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读多认。生字条中的生字不适合平均用力,要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教学。

2.按照生字的结构特点归类。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的结构和部件有着不同的意义。教师可根据汉字的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不同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生字进行归类,从而系统的识记字形。

3.按照生字的读音特点归类。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的读音方式也很丰富,有轻声变调,有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有平舌音,翘舌音等。课堂上读音也可以成为一个分离标准。

识字教学一定要根据生字特点进行归类,这一归类学习的过程让学习更有条理性和规律性,便于学生识记。

二、要有运用意识

认识一个生字,不仅需要知道读音,还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意思。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多数汉字的意义需要在组合、运用中才得以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教师要有运用生字组词、造句的意思,给汉字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而让学生明白汉字的基本意思,让汉字在具体的语境中鲜活丰富起来。

组词时要注意三点。第一,一定要组规范常见的词语,避免不规范和生僻的词语出现。比如“这里、这样”是规范组词,而“这是”是不规范的词语。第二,对不同的生字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有“所有生字都组三个词语”的硬性规定,对于构词能力不强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字,这样的要求是不科学的,如“萝卜”“蜘蛛”“什么”中的字。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组词时,教师先让学生口头组词,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再出示最规范的词语进行总结或引导,而不应该直接出示教师提前组好的词,这样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组词的机会,思考的机会。

对于常用词语或重点词语,不仅要进行组词练习,还要有“在语句中运用”的意识,让词语的环境进一步具体化。

识字不能只是单独的记忆,单独记忆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识字教学,要让生字和词语融合,让生字和句子融合,让生字和课文融合。

三、要有复现意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72%,低年级孩子的记忆多属于无意记忆,且容易遗忘。因此,低年级教师更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生字时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多次复现生字,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充分利用无意记忆,从而避免遗忘。针对遗忘规律,复现生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智慧而且科学。

四、要有语境意识

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也可能不同,因此,词语的意思不仅可以通过查字典获得,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推断、猜测。

推断词语意思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为词语的含义原本就是和上下文融合在一起。

“随文识字法”强调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诵读感知,理解内化,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对所识汉字的巩固效果最佳。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有规律意识,运用意识,复现意识,以及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明确词义的意思,从而让生字学习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读书感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识字需要智慧。以往我们的教学是“少慢差费”的状态,课堂上所用时间很多,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识写部分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识字方法多数运用的是机械识记,无意义识记,学生即使暂时记住,很快就会忘记。随文识字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随文识字过程中要有归类意识,要有运用意识,要有复现意识,当然还要有语境意识。科学合理的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有意义识记,当然大量课外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在生活中去运用,让字词活起来。

在低年级段,大量阅读童谣、儿歌、绘本故事、童话故事,也是解决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就是在阅读中识字。

条条道路通罗马,方法不同,道理相似。识字的方法千万个,万变不离其宗,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识字教学的规律,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让学习变成有意义的事情,学生才能够乐此不疲,才会有成就感,反过来,更有利于促进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