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各年龄的人群都有他们各自的压力。
压力会使大脑产生使人心情郁结的皮质醇,压力是心理反应,也是生理反应。应该说身体和心理的关联度是很强的。有个词叫“郁郁而终”,以前总觉得这是个艺术的表现手法。现在才知道人心情郁结在生理上会分泌出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有研究表明压力可能导致,心脏疾病,体重增加,糖尿病等诸多疾病。
压力的排解是件很重要却不怎么收到重视的事情。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了,故而也开始关注起心理的健康。朋友推荐了这很切合我当前关注力的书《共情力》。因为是翻译的,有些长有些啰嗦,共情力总的来说是改变错误认知从而改变想法,去客观的看待事物对别人的行为和想法做出精准的感知的能力。
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认识到情绪问题,从而去解决情绪带来的问题。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曾任职哈弗大学医学院,现为城西医疗中心首席心理学家,专注共情认知行为疗法35年。
认识压力
认识到压力是如何产生的,才能够去看清客观事实,掌控压力源。
我们的认知影响着我们的想法,想法带来情绪。可想法并非事实,而是你自己在脑海中构建的故事。例如以前很多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回答错了会觉得丢脸,认为大家肯定会嘲笑自己。事实通常是,大家笑笑也就过了,根本没人在意。大家的嘲笑是你自己给自己讲的故事。是你做错是了,就会很丢脸这个认知存在于你的脑海中,也是导致你排斥新鲜事物的根本原因。
人们常说最好的关系是,两个人在一个空间里就算不说话,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会让人觉得舒服。
我倒是觉得,这要看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有的人觉得两个人在一个空间里,就要说话不然就会觉得不舒服。有的人觉得两个人就算同处一个空间,也可以是自己做自己的事的状态。这两种认知的人相处在一起,一个觉得自在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事情里。一个会觉得不自在,总觉得应该聊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聊些什么,心理负担很重。
这都是自己心里的感觉,并不是事实。
本书总结了5种扭曲认知:
- 指责他人和个人化
- 读心术
- 负性偏差回忆
- 微秒级反应
- 假设相似性
指责他人和个人化把自己不能够掌控的事都归咎于他人。
读心术,假设自己知道他人的想法,以己度人。当读大学的学妹跟我抱怨压力太大的时候我当时觉得她矫情。显然我是以我现在的状态对比我读大学时的状态,觉得大学时不就是读书,能有什么大的压力,且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些年。我并没有客观的看待我学妹的压力和想法。只一厢情愿的认为我懂的,我也读过大学嘛,能有什么大事。
负性偏差回忆
负性偏差回忆是,人类的固定趋势,记录或回忆负面的事多过积极的结果。
人类心理保护机制,使得人类的大脑会牢牢记住并且夸大一些不好的事,以免再次受到类似的伤害。
微秒级反应
没有思考而给出快速的反应,通常受旧条件的控制。
固化的思维和行动都能够让人做出习惯性的反应,而习惯一旦养成人就不用再费多少精力就能够把行动维持下去。就像你起床以后你不用去思考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假设相似性
认为其他人的信念和认识和你是一样的。
这些扭曲的认知,蒙蔽了人的眼睛,使人看不到客观事实而自说自话,自寻了很多烦恼,也相互给别人找了许多烦恼。
你发现你是庸人自扰而不是主动去弄清客观事实,是你发现客观事实的前提。当以客观事实为主导,而非以感情为主导事情会明朗许多。做出改掉错误认知,关注客观事实是件需要练习的事情。
当然有些事情比如关系方面,需要双方有效沟通才能够呈现客观事实,否则要生出嫌隙。
例如丈夫工作上遇到点问题,回到家心情不好,不理人。妻子不知缘故,对妻子来说丈夫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说出来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是不用相互猜疑了不是嘛。布兰奇.阿巴特在《不要》一书中就建议英国的丈夫们:“不要试图向你的妻子隐瞒坏消息,她会猜出有什么不对劲,这比你直接告诉她更令她担心。”
改变你的认知
改变你的认知,从而改变你的想法。改变你的想法,从而改变你的行为。你以往接触到的人的认知会成为你的认知。你以为这件事就应该这样,因为你见过的都是这样的。但你也许不知道,也可以不这样。
改变认知的步骤:
写下你的旧的认知
重新描述
在确定的环境下练习区分,什么是情绪什么是客观事实。
旧的描述:我就是偶尔迟到,老板不应该怪我的,太不近人情了。
旧的结果:对老板充满怨恨,觉得老板针对自己,也许还会充满戾气。
客观描述:
我迟到了,我应该为自己的迟到负责,以后要准时上班。
新的结果:不管怎么样是我的错。我改正。我做错了挨批这没什么不对的。
刚开始面对压力承认自己的错误是需要勇气,但未来定会有所收获的。
改变认知这件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看本书就能够改变的,这需要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去练习。时刻提醒自己区分情绪和事实,不要总被情绪主导去做些让自己后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