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家里像个无所不能的小皇帝,但在融入群体,和其他孩子交流就不愿意。比如,不愿分享玩具,难以投入游戏,不会表达情感等等,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父母都知道友谊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能代替孩子交朋友,但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和练习结交朋友,增进友谊所需要的社交技能。
1、花时间训练
对孩子来说,社交技能不是自然而然、天生就有的。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很难与他的同龄人交流,你可以尝试在家里进行练习和指导孩子。在家庭游戏时间,练习轮流玩和相互分享,并向孩子解释说他的朋友们也期望他做出好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交流有困难,试着在家里安排一个游戏日。在家里会让孩子感觉更舒服,特别是对于内向型或偏害羞的孩子。如果你在家举办一个游戏日,可以组织一些不需要太多交谈而需要更多参与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就不会让孩子对新环境感到不知所措,同样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交和情感技能,比如交流、妥协、同理心等。
父母也可以采用好奇的问题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孩子为社交场合做准备,比如,我们可以首先与孩子讨论,成为一个好主人,意味着什么?你怎么做,才会让你的客人感到舒服?用心倾听孩子的回答,也可以和孩子头脑风暴出一些主意,并把它们在纸上记录下来。让孩子提前挑选几个游戏,然后问孩子,怎么知道什么时间该开始下一个游戏了。然后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在纸上记录下来。然后再问孩子:你怎么知道你的客人是否玩的开心?他们在微笑?还是大笑?还是他们在噘嘴表达自己的生气和愤怒?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你扮演你的孩子,让孩子扮演他的朋友。孩子做完角色扮演后,你可以问孩子几个问题,你的感受如何?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应对的?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这些社交暗示,但不用太刻意,让游戏日自然而然地展开和持续。孩子能够从他们行为的自然结果中学习,让孩子在温暖和支持的环境中练习社交技能,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在家里。当你回顾整个游戏日的过程时,把重点放在你想要孩子加强的好行为上,通过说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是笼统地说,做得好,你真是个好孩子来鼓励孩子。你可以给孩子说,我注意到你和朋友在分享方面,今天做得很不错。我注意到,在决定下一步该玩什么游戏时,你做出了让步。
2、做和善与坚定并行的父母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和自私的冲动。但是,要想交到好朋友,我们就需要压制这些不良情绪。当父母以一种同情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孩子谈论感受时,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很多父母通常采用惩罚的反应方式:到你房间去,看看你的脾气,等你冷静好了再出来!他们希望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这样的方式很难教会孩子做出正确的事情,也不能让孩子有好的感受。
研究表明,当父母是严厉型养育风格时,孩子更容易被同伴拒绝。严厉型养育风格的特点是低程度的温柔和高程度的控制,不鼓励和孩子进行体贴的深层讨论,而是试图通过惩罚和批评来控制孩子的行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养育方式更有效,但经常受到惩罚、批评、羞辱的孩子更加倾向于表现出敌意和攻击性,更叛逆和具有挑衅性,从而更易激发很多棘手的纪律问题。
严厉型家长的极端反面就是娇纵型家长。骄纵型家长非常爱孩子,然而给孩子的界限和规则却很少。这类有自由但没规矩和限制,给孩子任何想要的东西,帮助孩子做他们能够做的事情,有可能为了自己方便、省事,或者是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爱意。这容易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会让孩子认为爱和友谊就意味着必须按照我的方式来,给我想要的一切,这个世界要围着我转,会让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而这种被宠坏的、优越感很强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要交往的朋友。
我们既不要做严厉型父母,也不要做娇纵型父母,而是要做有威信的父母,也就是正面管教型父母。这类父母的特点是既有权威和规矩,又有自由和限制,为孩子设定行为的底线,帮助孩子形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正确观点。通过温暖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会让孩子共同参与,达成协议,而不是替孩子决定。当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从而他们会把这些执行地更好,和父母建立起友谊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规则会真正成为孩子的行为规范,会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
3、让孩子自己探寻解决方法
在一些有难度的社交场合里,父母要给予孩子指导。找到走出人际交往困境的方法,是孩子自我成长的必经过程。家长可以通过问好奇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并鼓励孩子寻找合适的处理方式。比如,可以问孩子“看到其他孩子在玩,你想加入他们,你会怎么做呢?”问完之后,父母一定要聆听。可能聆听对父母来说会很难,也很想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但是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我们可以建议孩子在加入其他孩子前,去看看那些孩子在玩什么。然后问孩子:“你可以做些什么融入他们?比如,也许可以做点和他们游戏相关的事情?还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你过去搞破坏,或者批评他们,或者表选出很专横,那些孩子会怎么想?”。还可以问孩子“如果其他孩子不希望你加入,你可以怎么办?如果你强行加入他们,他们会喜欢吗?”然后认真听孩子的回答,还可以给孩子建议,孩子如果是这样,你愿不愿意先不加入或者先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做?要特别强调的是,父母在问这些问题的原则是走近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如果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这样会更有意义,孩子也能更好地执行。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要尽量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父母常常忍不住要介入,直接给孩子答案,长此以往会剥夺孩子自然发展社会技能、从错误中学习、从自己行为后果中学习的机会。我们知道,蹒跚学步的孩子需要密切关注,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要学会后退,经常帮助孩子的父母实际上是剥夺孩子学习社会技能的机会。
4、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不被同伴喜欢的孩子其实更渴望被同伴接受,特别对于上学的孩子,父母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通过鼓励和支持他们交朋友,发展自己的社会技能,建立整体的自信,进而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当你看到孩子展示出诸如分享等友好行为时,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这对孩子来说是充满鼓励作用的,能够帮助他们重复良好行为。
5、父母展示自己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技能
平时父母和孩子相处时,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向孩子展示正面、友好的行为,引导孩子做出同样的行为。比如,你自己在和家庭成员及朋友讲话时,要注意表现出良好的社交技能和社交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