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段时间,做过线上教育者,在这段宝贵的工作时间内,遇见了很多处在人生最美好时期的孩子们,有些孩子就像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天真烂漫;但有些孩子,却不那么幸运地拥有了自己那个年纪不该有的忧愁。
其中有个叫小芷的孩子,让我至今难忘,因为她的迷惘和痛苦,让成年的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小芷这个孩子是一个有些自闭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她的时候,她不愿意说一句话,摄像头总是朝着天花板,虽然到最后我也不曾真的见过小芷的完整容貌,但是我们却有了很多次交心的沟通,我想,那时候的每一次的沟通,她一定都是鼓足了勇气的,也一定都是无法独自承受以后企图的自救。
小芷从初中开始,就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对学校、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我从她地表现中可以看出,那不仅仅是普通的厌恶,而是已经严重到会影响她的正常思考的厌恶,可以说已经发展为一种不太健康的心理问题,但她身边的老师以及家长都还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只是简单的认为她不爱学习、懒惰,甚至是认为她可能不及同龄人聪明。
那时候,作为一个每周只有和她短暂接触1小时的线上教育者,我能给她的帮助真的微乎其微,但是我记得有一次交流中,她告诉我,其实她还挺喜欢看书的,于是我们就看书进行了深入地展开,在交流中,我发现其实她的阅读量真的不小,很多当下热门的书,她都或多或少都看过,她说,为什么看了这么多的书,为什么她现在还是这样?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许久的沉默。。。
读书,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
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打开了自己的微信读书app细致地进行查看,才发现自己开始有了读书这个习惯不过是2018年,在2019年读书时长有一个明显的增长,后来的20、21、22三年间又因为一些想不起来的借口和缘由停滞,然后23年开始持续性读书,一直到今年24年才真的是彻底地有了一直读书的习惯。
在这前前后后加起来不到3年的时间里,阅读究竟带给了我什么?我想,它确确实实是成就了现在的我的,但它的成就就像春雨那般润物细无声,一点点地润进你的皮肉直达你内心最深的地方,阅读之前的我也曾是一个“自信”的人,但那种自信是空而脆的,稍稍一点的震荡就能让它破碎;而现在的我依然自信,但是那种扎实的自信,仿佛这世间万物压来我依然能清晰地相信自己的那种自信。
读书让我看见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看到了性情各异的人类,在做每一个选择和被选择时,可以更从容地从第三视角去分析、理解和接受,让我知道了所有人生的不同,都是在面对问题是不同的方式决定的,你现在所处的生活,都是曾经你或逃避、或处理地问题的排列组合。
曾经的我也像小芷一样,对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种种有过太多的抱怨和不满,似乎是读书,让我从曾经自己的那个躯壳中脱离出来,开始理解并接受、甚至是爱上自己的所有用的一切。
虽然对于读书带给我的种种,我可以细细感受与感谢,但对于小芷提出的问题,在当时,我却没有办法给予她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我想,读书,一定在某些关键的时刻给了她力量和希望,并且这份力量也一定会在未来的路上让她变得更坚定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