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外教育家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中国的很多学者则认为,教育是强迫或引导被教育者的一种程序,使之接受特定的知识、规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是不是听起来很可怕呢。
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就非常地重视教育,教育家应该首先推崇孔子,他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个最重要的手段,到各国游说。
他首先认为人都应该受教育,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要靠学习而培养出来的,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人的个别差异。
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要通过教育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有教无类,也是孔子平等对待教育的主张,这是认为人是“性相近”的,孺子可教也。
近现代学者认为,优秀是可以教出来的,其中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确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阶段,也是伴随终生的环境因素,从一个人的教育总量上来统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在一半以上,或者说决定性的因素在家庭。
也不能排除很多孩子从小离开家庭过集体生活,这样家庭的因素就会变得很小。
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还是蔡大师说得最精辟,这就是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