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怀揣泥土的人,遇见他们,就有了瓷的模样”
那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个夏天,从未想过,会在5个月后再次打开这个回忆匣子
老实讲,我,当代女大学生反面教材之典型,懒散又颓废,
生活经验近乎没有,上大学前从未使用过ATM,关于生病了吃什么药之类的常识一概不知,对,我就像个废物一样活着,(这是别人讲的奥,俺并不承认这一点)
就是这样的我,居然被选中了了贵州线,一个好像特种部队的地方
如果你问我过的苦嘛?
我会毫无疑问的告诉你,那里就好似是被上帝遗漏的地方。
全校只有一根水管,我们全员16人不分男女的住在一间教室的地板上,没有办公室,没有卫生间,全校甚至连食堂都没有,无论刮风下雨,我们就拖着小餐盘在操场上找一个能暂时栖息的地方。
但那里的日子又是那么快活又平静,我们嘴里嚼着垃圾食品,躺在草坪上看着满天星空,下课了,看着孩子们咯咯笑着跑来,边跑边喊着“老师,老师,快来跟我们玩呀”,生活可真奇妙,我从前从未为想过,会与座深山里一群陌生的人产生联系,他们就看好像变成了心口上的一抹疤,永远的被烙在身体上
在我们3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上,曾有位大叔操着一口浓浓贵州口音,伴随着鼻子里的嗤笑对我们讲:“短期支教能有什么意义,你们是一群大学生准备下乡体验生活去了吧”
实际上,这场两周的支教,我们准备了两个月,他之前接力了十三年,在来之前,我们全队16个人无一不在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满腔热血,希望能如一道光,直射进孩子们心里的裂缝中,我们从未带着过其他目的,从未企图获得过什么。
但在我完全了解到贵州线之后,再我慢慢走近那里的人们之后,我仍然无法回答那位大叔的问题,即使这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但我能肯定的只有一件 短期支教的最大受益者永远是志愿者本身。
在来时的火车上,我们也曾激烈讨论过,是否该让这些孩子们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我们当时讨论的结果是,如果不能拥有,何不从开始就掐灭他们希望的火苗,
但我还是没忍住问了我们班的同学 还是企图他们的未来能够好一些,再好一些
我是六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班大概有20个人左右,但大部分人都留级过好几次了,其中有几个男孩子甚至也就比我小3岁左右
红格子是学校里少有的规划未来的孩子
“你以后想干什么?”
“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呗,学做布”
“那你不想继续往下念下去吗?”
“不想,我想赶紧去打工,我之前两年没读书去烤鱼,我烤的可香可好吃勒”
他晃了晃满是伤疤的脚,用着无欲无求的眼睛看着我笑,好想已经把自己的未来看到了底,我也冲他笑笑
想起了一个词语“阶级固化”,对于这样的思想观念和已经定型的环境,我们倍感无力。
所以短期支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被我们从者冗带回学校,至今也没有答案。
这是一段关于我关于我与贵州的故事,我不知道下一次还有没有勇气再次打开这个记忆匣子,直面那些千里迢迢奔赴而来的期望以及绵绵不绝的牵挂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俺们贵州线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