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心理学家有一个理论叫做“峰终定律”(Peak-end rule)。这个定律的意思是说,一段经历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这段经历的峰值瞬间——包括最好和最坏的体验——以及这段经历结束的瞬间。而我们对这段经历的总时间长度,对其中不好不坏的那些时间段的体验,则常常忘记。
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音乐演奏的相关现象,一首乐曲,一部歌剧,最终在人心中留下的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比如高潮、笑点、泪点,其次就是结束部分。
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兄弟的10月份刚刚出版的新书《强力瞬间》(The Power of Moments: Why Certain Experiences Have Extraordinary Impact)中就提出了这样的“瞬间思维”,万维钢在得到“精英日课”上的最新解读让我有机会知道了他们的观点。
万维钢也补充了一点,他认为不仅是峰值和终点,开始也很重要。就像一个人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开始就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别人对一个人的认识和随后的交往态度。所以说,决定一个人对一段经历的感受的,最关键的是峰值和节点。
演奏乐曲时,开头、结尾、段落的开头和段落的结尾、情绪和语句的重大转折处都是重要节点;全曲的情绪高潮,一般也就是笑点或泪点所在之处,这些地方称为情绪共鸣点可能更好一些;如果是歌剧这样的大型作品,可能会有多个情绪共鸣点,这些共鸣点和全剧高潮都是重要的峰值部分。
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些峰值情绪共鸣点和重要节点的瞬间,所以优秀的演奏家一定会认真处理好这些节点,不能出现任何瑕疵,还要将这些部分变成出彩之处。尤其是情绪共鸣点,也就是峰值点,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调动尽可能多的表现手段,激发听众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共鸣,让他们产生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这样的演奏一定能够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并最终导致听众对演奏者的评价结果。
关于获得好评,万维钢还解读了这本书中的进一步观点,那就是:“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Mostly forgettable and occasionally remarkable)。
人们会忘记你演奏中的大部分内容,如果你能够提供让他印象深刻,留下美好记忆的特殊瞬间,听众就会记住这个情绪共鸣的最佳状态,基于这个状态的心理满足感来做出对你的评价。这种美好瞬间有点像“雪中送炭”的比喻,你一直对一个人很好,他可能习以为常,并不在意,但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时,你的及时出现能够让对方长久难忘。对接受者来说,“雪中送炭”就是整个事件的峰值体验,“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的思维就是给顾客提供让他印象深刻的难忘瞬间,如果将这个瞬间和峰值体验结合起来,将最漂亮的瞬间安排在整个演奏的高潮部分,那就能起来更好的推动效果,让听众体验极大增强,留下更好的记忆瞬间。
怎样制造这样的“完美瞬间”也是“体验设计学”的思考内容,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体验的重要性的时代,体验能够提供给人更多的意义。希思兄弟认为,制造“完美瞬间”有三个办法,第一种是做事情要有仪式感,穿着正装请女朋友吃西餐,就要比穿着随意带给对方更多的重视和认同;第二种是要将事情表现的很重要,越是显得重要的事情,人们也也容易认真对待;第三是制造惊喜,这也是“行为经济学”中的随机奖励的意思。
我认为,不仅是音乐表演,还有教师授课、业务员推介商品、与人交流沟通等很多方面,抓住峰值和节点,给对方提供印象深刻的“完美瞬间”,都是提升好评率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