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人生中亲自参加的几场学术讲座,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时我们的院长请他的师兄到我们学院举办的一次演讲。说实话,我已经忘记那次讲座的主题,依然记得的确是院长调侃他师兄(生活在上海) : 自从我来到镇江之后,我从来没遇到过堵车,不像你在上海天天遇到,一天一小堵,三天一大堵,五天一巨堵。院长师兄听完后苦笑不已,显然是被我们院长戳中了痛点。
路堵显然已经不是一线二线城市的专有现象,在三四线城市也会时常碰到路堵。
为什么?
这其实跟每个人的选择有关。就像大家到现场看足球比赛一样,当有些人为了更好的观看比赛,就会选择站起来,那么坐在其后面的人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站起来观看比赛。极端情况就是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观看效果跟大家都坐下来观看并无区别,然而大家却更累了。
所以每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项,但是一旦放大到群体中去看,群体最优选择并不是每个人的最优选择。
现代社会路堵不可避免,因为车辆越来越多,道路却是有限的。彼之使用,我之无用。
如何解决路堵呢?
美国华盛顿州的495号公路,是华盛顿特区的主流干道,路堵情况司空见惯。有一年州政府想到了一个解决路堵的办法:增加路堵费——即按照时间来增加过路费,当越接近上下班高峰期,过路费越高,并且会把实时价格用大屏幕显示在每个出入口。
有人说,增加过路费,不就是用来区分穷人跟富人的吗?
错了,过路费的提升其实质区分仅仅是你过路的需求。比如说你是一个穷人,你老婆即将临产,你说你会在乎过路费的价格吗?你不会,因为你现在无比需要使用这条路。
用价格来区分人们的需求,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然而事与愿违,目前为止,全球并没有几条公路实施这个策略。为什么?
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我们的观念转换不过来,公用的道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不应该为此再交钱;第二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高估自己当下使用马路的需求,所以一旦真正的实施分区间收过路费,大家都会选择错开时间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