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7号到5月14号,为了得到到大学的8分钟分享,我一共迭代了13稿,这远远超出我的预估,因为我觉得按照我这么多年的培训经验,应该很轻松的就能搞定,然而在这一个多月的打磨过程中,有过崩溃,有过想放弃,也哭过,然而当站在得到大学的讲台上做完这8分钟的分享后,更深刻的感受是:过程即奖赏。
1、放下
孔子早就说过: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来是真难。
从第一稿到第十三稿,是一点点放下的过程,放下自己的执念,放下自己的骄傲,放下自己的面子,放下自己的奢望。
还记的最后一次打磨时,当班主任和教练提出要继续修改的时候,我的情绪彻底崩溃,就觉得作为一名有资历的培训师竟然连8分钟的一个分享都搞不定,当时觉得无比挫败,真的是想放弃。在经过一晚上的崩溃后,我想明白一件事情,我到得到大学的分享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为了让自己去换个维度去提升自己。
当经历了那一晚的崩溃之后,我开始放下,让自己更多去关注分享内容的打磨。
分享日那天结束后,我助理问我没有取得名次有遗憾么?我说的确会有一点小遗憾,然而自己更多体会到的是放下的轻松。
未来,我需要学会放下更多执念,更轻松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事项。
2、打破
我们常说一个隐喻:鸡蛋从外到内是食物,从内到外是生命。
我们每一次的打破自我,都是一次自我的重生。
过去总认为自己可以两小时写一个能讲一天的课件,那么写这8分钟的分享稿应该分分钟就搞定。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要么是因为逻辑有问题被老师毙掉,要不是因为讲述风格有问题,要不是因为案例不恰当被毙掉,总之被毙掉的理由千千万。
刚开始被毙掉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委屈感和无力感,所以就造成了最后一次被审稿时的崩溃,那天我差不多哭了一个半小时。
正好在那天我需要在社群做一个小分享,讲到了曾国藩的一些理念:一个人要想做成事情,要记住要“戒惰”“戒骄”。我猛然警醒,我需要打破自己的骄傲,让自己以空杯的心态去打磨自己的分享稿。
我开始求助自己社群的学员,让她们给我提意见,我开始让自己以一个素人的角度去看自己分享稿,我开始忘掉自己要一鸣惊人的奢望,我打破了自己一开始对自己的所有设定。
现在的我心态更平和,看待自己更客观,并且对他人更多一分接纳。
未来,更勇敢地去打破,让自己不断成长。
3、重塑
这个打磨稿件历经13次迭代最终走上分享的讲台,不仅是现在稿件的重塑,关键是实现了自我心态的重塑。
过去总是有一种幼稚而粗鄙的偏见:就是觉得自己无比好,而别人不过尔尔。刚开始看到那些上台分享的同学,我从内心里是不接受的,就觉得凭什么自己比他们优秀很多,而自己没能上台,但他们却上台了。
在一次次的打磨之后,对自我有了更多客观的认知,觉察到了自己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提升的,而且,也开始学会用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同学。
只是觉得自己很好,那么自己就会被自己困住,永远难以再有提升。
看到别人的好,除了让自己心情更好之外,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能够从他人身上吸收“为我所用”的东西,让自己得以提升。
重塑自己的过程是痛苦的,然而收获是喜悦的。
未来,多一些对自我的重塑,让自己一点一点接近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4、享受
我在上台分享的时候体会到了心流的感觉,那种忘却时间忘却自我沉浸其中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结束后有个同学对我说:这么多人上台,你是最享受这个讲台的。
的确,我享受上台分享的这种体验,这让我对我的梦想更加笃定:讲课讲到80岁。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QQ签名是:当我站在讲台,当你为我喝彩,当生命的价值得以体现,幸福满溢。
未来,更享受能够站在讲台分享的殊荣,用知识赋能更多人,让生命充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