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简单浏览了上个世纪的《中国针灸》杂志,主要关注针灸理论文献研究,次要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
针灸界的主要研究阵地,发现了文献研究主要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的,临床观察的文章占多数,也有一些
现在比较火爆的实验针灸的内容,而要特别说明的是,那一时期的经络实质研究在今天看来是昙花一现,
如此对比下,不知纯粹的针灸理论研究能持续多久,至少从今天来看,前途是光明的。
知网上发现姜珊老师的文章《针灸的概念·理论·文献----近30年研究成果述略》,心中一喜,发现这样的综
述类文章对于后人的资料查阅很便捷,减少了自己再一篇一篇搜索的繁琐程序。所以尝试在此篇文章的基础上,
结合之前的文献阅读,作进一步的叙述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这篇文献的题目,着眼于三个词:概念、理
论、文献。自然辩证法课上,老师讲到关于哲学的问题,要不停的问为什么,不停的向前溯源,所以我就想,
他们为什么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概念是树,理论是森林,文献是滋养他们的泥土、大地、天空。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水乳交融。每一个
概念亦能成就一片森林,每个较为完整的理论又是由点点滴滴的小理论,小概念拼凑总结而成,而文献的挖掘也很
重要,试想如果一本古代文献都未能流传,只是凭借口口相传的知识能够存活多久。
诚然,从这三方面研究已有很卓越的成果,但是,森林还需要更多系统去支撑、支持,比如,各种昆虫,各种野兽
小花小草,小溪小河都得有,到那时,将会是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如果你是一个学习过针灸的人,给你现世存
留的所有针灸古籍,你将从哪里下手,我想,答案一定很多很多,如果开展这样一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一个人的连续性研究甚至要用一生来实践。英语课上,老师提到文章的创新性,我认为也可以理解为研究
问题的方式:
继续前人发展,在前人基础上再进一步;
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原有问题;
别人未曾开拓过的领域;
推翻旧理论;
众说纷纭中独立见解。
针灸古代文献中可以挖掘的东西太多太多,但今人用几句比较经典的话来解释所有现象,可以就这一现象挖掘
深层原因,而也有一些临床医生能够有这样的意识去挖掘,非常不容易。现今的针灸医案很需要深层次挖掘和
分析整理,它对于古医籍的研究工作十分有帮助。现在的普遍问题是,经常用中医内科学的一套说辞来解释针灸
治病的道理。
在读到李克绍老师的对于《伤寒论》的研究时受到一些启发,一是通过强有力的思辨,开创了具有特色的研究
《伤寒论》的方法,在《伤寒论》研究的方法论上有重大建树;并提出九项具体的方法。二是通过全新的研究
方法,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学术体系。在此之前,讲《伤寒论》的学者们往往是手里捧着张志聪的《伤寒论集注》,
或是近人黄竹斋的《伤寒论集注》,遇到疑难问题,不是自己去认真研读原典白文,而是先引证成无己、徐灵胎、
柯韵伯、尤在泾等前人各家的注释,最后点明:“我认为某某的解析比较合理。”这样,这个疑难问题就算是解析
过了。实际上,听的人还是不明白。这是一种人云亦云的方式。
理论的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不断的发现问题,充分挖掘现有资料,为了追寻其中的奥秘,我们需要放飞想象力---
就算不至于狂野,也得很活跃才行。伟大的想法固然要受到它要解读的东西背后的限制,但要引领思考上的革命,
就不能畏首畏尾。既不放弃改变和冒险的渴望,又能保持思想的自由、保持自我。就像两个被捆住一起的登山者,
理解大自然的奥秘,无法抗拒的渴望。细腻而又克制的去讲述文献探索过程中的惊喜,困惑,愤怒,激情,放弃,
执着,幽默,冷静,艰涩,顺畅,从容,紧迫,不安,重生。一定要让中医漂漂亮亮,大大方方的展现给世人,
重现当年的荣光。
在阅读古籍的过程中,零零碎碎发现一些小问题,小疑点,还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比如:
1.《铜人》有的穴灸好几十壮,有的穴只灸几壮。
2.《针灸大成》中,杨继洲自己的医案卷九,只有伤寒的有汗无汗这一条明确标识补泻,这一点值得关注,是不是
伤寒病的补泻十分重要呢?
3.“太阳紫脉”指太阳穴,要格外关注文献中“脉”与“穴”的表达,要明察秋毫。
4.有一条歌赋,题目是“脚不过膝手不过肘歌”,内容为“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
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腑病看。阴日
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腑痊”,题目和内容都很值得玩味。
黄龙祥老师的文章中写道,即使单独研究某一本针灸古籍,也必须首先搞清其来龙去脉。
为此,他首先通读了所有现存馆藏针灸古籍,然后系统研究,搞清各书之间的承袭关系,
进而反复研读筛选出的重点书目。在此基础上又广泛阅读了其他中医古籍,特别是大型综
合性医书、方书、经典医籍,以比较针灸医籍与其他医籍演变规律的异同以及相互间的渗透。
所以,静下心,沉住气,往往好事多磨。
很多人认为中医古籍艰涩难懂,不好被接受、被阐述,在我看,她只是个小姑娘,她用惊奇
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夏夜的星星或冬天的雪花:后来,这个对形状、颜色、声音极其万千
组合的惊叹的目光使她将此作为自己的职业。但是这个时期,像所有的孩子那样,她喜欢听
故事。我记得我给她讲的一个故事,面对着当时我们住的老房子厚厚的墙。“你看到这堵墙了
吗?如果你冲向它,大多数情况下你会一头撞上去并被磕疼,但是也有可能毫发无损得穿过它,
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那样”。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这一代人能让孤寂的古籍活起来,火起来。到那时,将是一场阅读的盛宴。
魅力来自给人的心灵以垂直打击的思想的力量,来自作者对语言和想象力不败的激情和敏感,
来自作者既谦逊有自信的对文字永不满足的追问,来自作家精神深处极度绝望中的壮丽希望。
让读者望见语言的森林,精神的森林,人生的森林,这森林静谧幽深,辽远阔大,丰沛隐秘的
地下水浸润其间,使森林朝气不衰,使绿树能够燃烧,而火焰却让绿树枝叶繁茂。
古时的西域战马健硕骁勇,助战士杀敌无数,奔跑起来犹如浮光掠过,足不践土。今时的中医
战场也是硝烟弥漫,而我们的武器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