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标志着二战结束。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战后对日本的管理,该书的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而创作了该书。《菊与刀》作为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每任美国总统书单上必备的一本书。
日本,众所周知是一个领土面积小、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才执着于对外侵略扩张土地并因此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为二战中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也作为二战后唯一一个由战胜国全权管理统治的国家,日本却缔造了上世纪最大的经济奇迹,只用了短短数十年的时间便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中的答案在《菊与刀》中作者早有预言和揭示。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于“刀”从某种程度上便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日本人既好斗又谦虚和善、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顺从又不愿受人摆布,一切都昭示着日本人那令人费解的矛盾性格特征。日本人强调“忠”和“义”,天皇自古以来就是日本人的最高效忠对象,在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中,天皇不是人而是神,每一个日本人都必须将自己的“忠”毫无保留的献给天皇,可以说天皇是那个时候一个国家和一个名族的所有寄托。而天皇一下的日本社会则是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运行着。时至今日,在日本也可以发现这些特征。
日本人看重名誉,对他们而言这是要拼上性命去捍卫的东西,但是在“忠”的面前一切都可以放弃。日本的历史故事《四十七士》便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浅野侯不堪受辱在幕府将军面前拔刀砍伤了吉田侯随后便切腹自尽,而他手下的四十七位武士情愿放弃自己的名誉成为浪人,并且为了复仇而牺牲一切,包括父亲、妻子、姐妹和正义,最后在砍下吉田侯的头颅祭奠完浅野侯后,在浅野侯的墓前自杀尽“忠”。在“忠”面前“义”都显得毫无紧要,每一位日本人对于自己的效忠对象都必须不保留的展现自己的忠诚并且可以为之做任何事情哪怕“义”并不允许,自身就算再矛盾也必须选择尽忠。而且对于日本人来说对待“恩”也是如此。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发生冲突时,若另一个人对自己有恩,那么他便必须还清这份恩情后再做清算不管他的内心此刻是如何的复杂和矛盾。日本人善于学习,并且尊重强者。如果你的实力足够征服它,那么哪怕它之前对你的态度是如何的不屑一顾和轻慢在这之后都会变得毕恭毕敬,就算在外人看来这样很无赖和有失排面,他们都不会在意。这一切对于他们而言是很自然的,不会感觉有任何变扭。
总之,日本是一个处处充满矛盾的国家,但也正因为日本人这矛盾的性格和精神特征才会有今天这个充满奇迹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