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争相角逐的对象,很多企业家都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引进培养了人才后,发现所谓的"用不好,长不快,调不动"的现象,还有的企业一开始凝聚力很强,但走着走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就僵化了,人心也散了,这对于企业的持续进化是要命的。既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华为的任正非一语道破先机:“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这是一个让许多企业家头疼的问题。大家都在说要努力让人才精准匹配,加速成长并有效激励,这些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真正能将这三方面做得很好的企业凤毛麟角。而华为在这方面做的异常出色,在被同行频繁挖角的情况下(腾讯一家就挖走了华为几千名核心员工),华为依然能保证人才梯队的稳定,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华为做对了什么?
1.人才精准匹配:人才"进,出"有章可循
我们先讲人才的"进",想一想自己所在的企业人力资源部是如何面试的,筛选简历,面试聊一聊,问的问题千篇一律,当然,关键是对你的第一印象好不好,如果第一印象不错,在接下来的谈话中,面试官会主动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对你的最初印象,这种心理学上的偏误被称为"证实倾向"。所以市面上有很多书会教你如何在面试中博得面试官的好感,提高自己的入职概率。但结果并不理想,据美国管理协会调查,美国企业的人岗匹配率只能达到50%。通用电器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说,自己花了30年时间,才把人才甄别率从50%提高到80%。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才识别率,普遍只有30%左右。
为了避免这种心理偏误,华为在招聘员工前,会建立对职位能力的客观标准。具体来说,华为做了三件事。第一,确定岗位的关键职责和关键能力素质要求;第二,设计每个岗位的面试问题并建立面试题库;第三,对面试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但做到以上三点,也只能对人才匹配岗位的能力进行有效识别。可华为更看重另一个维度的能力,既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两条,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以奋斗者为本。在面试过程中,华为会刻意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你如何解决与父母的一些争端?你如何解决客户的一些抱怨?以此来淘汰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需要具有利他之心和同理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人,这一维度比能力维度更重要,因为能力可以培养,而价值观很难改变。
再说说人才的"出",我相信我们都会发现企业里有一些元老,他们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占据高位,拿着高薪,却无法与企业共同进步,也不再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不但加剧了企业中的不平等现象,也阻碍了年轻人发展晋升的道具。
针对这种情况,华为对干部队伍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事儿不对人,工作做得不好,要么降职,要么转岗,当顾问也好,去新开的分公司养老也罢,或者给你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让你提前退休,总之就不让你即占据重要岗位又无所作为。但如果你在基层岗位做得好,又有重新晋升的机会,不会因为你以前犯的错误而否定你这个人。
2.人才加速成长:"一纵一横",培训接地气
一说到能力提升,我们想到的就是花钱把员工送出去培训。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多如牛毛,讲的都是一些大战略大方法,但如果切换到企业的实际情境中,适用度和匹配度相当低,企业花了大价钱,效果却不理想,同时也会打击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感觉学了没用。
为了避免培训的低效,华为设计了"一纵一横"的培训体系,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为蓝本,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实战训练,"训战结合",非常接地气,员工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中能力的提升非常快。其中最关键的有以下三条:1)纵向上,管理者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由各级管理者亲自培训员工,指导员工,聚焦于工作实践,围绕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寻求解决方案。识别出员工两项能力上的弱点,并通过几个月的持续培训和考核,加速员工在这两项能力上的提升。2)横向上,总结类似岗位可复制的经验,让这些岗位上的佼佼者来整理关键问题,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制定标准化教材,并规模化推广,同时让这些佼佼者担任培训主讲。3)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岗位上的佼佼者,只要负责培训,必须通过培训师和教练资格的考核。
通过这一纵一横的人才培养体系,华为实际上掌握了一套高效的人才复制机制,才能够摆脱对个别天才式人物的极端依赖。
3.人才有效激励:以"道"为本,让员工"欠债"
员工能力成长,并不代表他会卯足劲干活。有效激励的目的就是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不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呢?其实关键在于1)你的考核指标怎么设立;2)你如何管理员工的期望。
我们在前面说了,华为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的认同。所以华为在制定考核指标时,也是围绕他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来设计的,华为并不太过注重企业的短期利润。华为将这称为"道","道"才是制定考核指标的基础。有些企业打着宏大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但在年终考核时考核的是产值利润,那么对于员工来说,所有的行动都会围绕产值利润展开,最后的结果会违背企业的初衷,企业的集体行动就会聚焦于短期的发展,而非长期的战略考虑。
当然物质激励必不可少,华为也常常让员工喜出望外。华为会把目标制定的高一些,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完成目标的,除了5%的最差的那部分员工外,95%的员工在没有达成目标的情况下,都能拿到不菲的奖金,这超出了员工的预期,但也会让员工产生负疚感,在来年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而对于企业来说,没有达成更高的目标并不打紧,因为基础目标已经完成。
华为的人才管理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引进人才,难道我们内部没有合适的人选吗?我们有没有做过人才方面的匹配工作?我们是不是很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潜在的人才进行过培训?是不是还在关注产值利润,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对人才激励的力量?华为的方式给了我们"上三路"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