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老夫妇的温暖坚守
事例和图片出自《人民日报》公众号《八旬老人寄出数万条围巾,收货地几乎覆盖所有边关……》。
抽线,摇车,棉线在奶奶手中缓缓滑过;钩针,牵拉,一旁的爷爷熟练地编织着围巾…………
在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的西洪沟村,86岁的赵中福和老伴张娥梅,多年来坚持向边关哨所和边远学校寄送围巾。有时候,他们凌晨三点就开始织围巾。即便年纪越来越大,眼睛越来越花,也从未放下手中的针线。从开始织围巾到现在,光纺花车家里已经织坏了6辆,寄出的围巾有几万条。
赵中福老人说“护边的人,要多支持他们,我的目的就是不让他们想家,好好照顾自己,更要守好边防!”
赵中福老人这样执着的无私之举,还要从抗日战争时期父母的身体力行说起。抗战时赵中福的父母就为战士们做炒面烙饼、做布鞋、织围巾。受父母爱国拥军的影响,赵中福8岁的时候就给部队做通讯员传递信件,和父母一起默默支持着部队战士。
当时年少的赵中福并不理解父母为何要做这些,直到父亲离世前的一句“要给国家作贡献,支持全国各地边防。”父亲的这句临终遗言,成为了赵中福一辈子坚守的信条。
从那时起,他便和母亲、妻子一起想方设法为驻守在边防的战士寄送物资。在中国地图上,赵中福将寄送过围巾的地方,都用五角星做了标注,几乎覆盖了我国所有的边关。
“不怕不回信,就怕收不到”,正是这样朴素的想法,让赵中福把父亲的遗言变成了几十年的坚守,又将这份浓浓的拥军情化作了春风化雨般的家风,沐浴着整个大家庭。
如今,这个已经四世同堂的家族。每到逢年过节,家庭成员们就会围坐在一起编织围巾,继续传承拥军的家国情和奉献社会的良好家风。
个人肺腑感悟:
一针一线,爱筑边防。赵中福夫妇数十年如一日的织围巾,无偿寄给边疆战士和孩子手中,这份滚烫的爱,一定是戍边卫士寒风中最暖的牵挂,一定是边远寒门学子心中最慈祥的陪伴;这份平凡朴素的爱,让再孤独寒冷的地方也充盈着融融暖意和不孤独,它打破地理上的距离,跨越了民族的差异,谱写着伟大,令人动容!
如果问我:什么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会说是:每个人心中的善念和大爱。
当世间黑暗在某个看不见角落肆意繁殖,算计、欺诈、嫉妒、恶意伤害……就像一阵阵刺向大地的黑雨,腐蚀万物,蛊惑人心,驱逐美德彷徨游离。而一份坚定的无私大爱,犹如一道划破黑夜的圣光,唤醒被黑暗蒙蔽的光辉品性,荡涤一切见不得光的污垢和压抑,给予迷茫心灵爱的温暖和力量。
我想我也找到了自己来到这世界最大的意义——真正爱自己,并播撒世间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