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1 里的信息点是
考试后成绩未公布,有一项心怡已久的度假选择去还是不去,结果是害怕怕有一课挂科选择放弃。
理由:怕成绩不好,没心情。
我们的假设是:在不确定成绩的时候我选择不去。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这个假设对吗?
确定后我们会选择去吗?
变量:条件换成成绩公布后的选择。
a:看到挂科。选择去度假
理由:调整心情。
b:看到没挂科。选择去度假。
理由:庆祝一下。
问题:为什么是否挂课这个假设没影响到去度假的选择?而在没公布成绩前大家却选择不去度假?
这完全不符合逻辑推理的推演。按逻辑的推演应该是在a,b人群各自在去和不去选择其一。
再来看看案例二
在没有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克服工作瓶颈的时候。她想选择放弃工作另找事业。
变量。当能力确定后
那按逻辑推演应该也是在有能力,没能力,和留下,离开中各种选择。
可选择的结果又都是一样的,选择离开。
理由是:a.我有能力做到,我另有所图。
b.既然没能力做到。还是放弃了吧。
前后2个例子在不确定的因素得到确定后他们都只执行了一个决定。也就是说他们原先的假设和最后的行动都不是因果关系。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
对不确定的恐惧是问题的实质。
例1中 对他们最重要的是会不会被挂课?
例2.最重要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解决工作瓶颈的能力?
当然人类本来有对不确定的好奇心。
水落石出,拨云见天。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答案。
关键问题出来了!怎么样才能有答案呢?
很多人怕蟑螂,看到蟑螂会极速跳开.大声尖叫去。其实隐藏在后面的因果关系就是对蟑螂下步动作的不确定性的不了解。它也许会突然飞起来。
这种对不确定的恐惧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婴儿出生哇哇大叫。害怕死亡等等。
有很多人能战胜这个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1.不好奇。让蟑螂飞!
2.活在当下。死就死吧!管它去哪。
3.做好对最坏结果的心理预期。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
4.建立更丰富的知识体系。能对不同领域的知识有建构式的理解。已便对结果有准确的判断。例一中的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学习有把握。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1.2.3点都是在心理上和心态上解决问 题。
第四点做到 胸有成竹
就像古代对刮风下雨的不了解产生的恐惧。而现代人可以像个智者一样随时了解风雨了解风雨后面隐藏的因果关系。
这就是我们在拆书班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和目的。如何运用知识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童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未来现在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