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看了【选择的悖论】,这本书解决了我多年困惑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包办的婚姻有时候更幸福?
按照我们普遍的逻辑,婚姻是基于爱情的基础上会更稳固、更幸福一些,可是周边的一些自由恋爱的同学朋友离婚的也不少,打架冷战甚至出轨的也很多,然而一些由媒妁之言相亲组成的家庭,看起来也是一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样子,这是为啥?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因,要不怎么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一定会缴纳【智商税】,单纯靠经验得出的结论真的是不靠谱。
原因之一是:正是这种没有选择权,让他们期待更少,而婚姻的具体感受是由你的生活现实和期待组成的。从某种体验里得到的愉悦和满足,既来源于这个体验本身,也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体验的期望。如果你的期待不高,那么你对婚姻的满足感也就很高。反过来,那些怀着对美好爱情期待的情侣走进婚姻之后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这种失落感对于婚姻的打击也许是致命的。
原因之二:他们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可逆的,所以在经营方面更加用心。而努力的去经营这个婚姻,也是让婚姻幸福的一个更重要的保障。两个人走到一起,需要的是磨合和妥协,需要的是用心的经营,如果天真的认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那就太可笑了。自由恋爱的人,天然的喜欢控制感,喜欢改变,在他们的思想里面,婚姻是可逆的,这个人不喜欢了,大不了换一个,殊不知,正是这种随时可以离开的态度,对婚姻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破坏作用。
我发现,现在90后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想结婚,准确的说都不想早结婚,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现在的文化比过去的时候更强调个人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主义倾向越小,就越可能被家庭,朋友和社区的需求紧紧束缚,如果你真心的依恋他人,就不能想做就做为所欲为,今天的年轻人结婚时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权衡个人的自主权和婚姻的责任和义务。婚姻意味着一部分自我的放弃和妥协,来成全夫妻关系的和谐,做这样的【牺牲】,90后们觉得太难了。
选择越多,自由越多,并不一定越幸福。正如那句话:“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期待少一些,付出多一些,也许会让我们更幸福。
红薯:一个中年女文青,爱思考、爱读书、爱分享。微信号:zh126031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