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若楠主演的新剧《难哄》,一度带着话题标签“9集6次性骚扰”登上热搜榜。
“夸张”、“厌女”、“令人不适”、“女性困境”……观众在观看以后各有各的看法。
尽管剧情设定被吐槽,却不得不承认,这个槽点确实很“抓眼球”!
回归现实,比起对剧情的吐槽和愤怒,我们更应该审视并思考:
性骚扰的本质是什么?
打扮得体的职场女性,因为不是“老板”角色,而被上司试探性地动手动脚或光明正大地摸大腿。
勤勉努力的女业务员,因为不是强势“甲方”,所以在应酬场合被灌酒以及打着要合作的名义而被“揩油”。
即将面临毕业的女大学生,被导师要挟发展“情侣关系”……
以上这些,是基于“权力”不对等的性骚扰事件。
女孩儿们在餐馆里吃饭,被男性索要微信并多次表示要一起吃饭,没达到目的就恼羞成怒而动手。
宝妈推着婴儿车走在街上,路过的男性眼见当下无人,公然上前又摸又抱。
一位瘦弱的男性在路边等人,因外形看起来像女性,就被问,“一夜多少钱”……
以上这些,是基于“体力”不对等的性骚扰事件。
短视频平台,一男性博主晒出私信里收到的性骚扰信息,变态到超出正常人的想象。
他感叹道,“被骚扰的不仅仅只是女性,就连男性也无法幸免!”
看!
被骚扰的群体中,并不仅仅是长得美的、穿着暴露的、出没地点不对的、出现时间有问题的等受害者有罪因素,而是你是个“人”,就有可能被骚扰,尤其当你越弱小,被骚扰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性骚扰的本质,是不法的“暴力”行为!
在性骚扰事件里,女性受害者占据绝大部分比例,也因此形成了一种“生存困境”。
传统观念中,男性被默认为是两性中的“主动方”。
因此,当某些男人行为不法时,不仅不反思,还要拉上其余正常守法男性而来上一句“男人都这样”,以企图合理化自身的行为。
吃着传统性别红利,滥用“无意识特权”。
部分潜在恶男,也特别擅长运用舆论来为不法者开脱。
比如,攻击受害人的长相,“长成这样,说人家性骚扰你,真是可笑!”
“你长得很安全,不要有被迫害妄想症!”
再比如,攻击受害人的品德,“一定是价格没谈拢,不甘心了!”
正是因为有舆论的“二次伤害”,才让受害者沉默,让不法者得逞。
心理学教授崔鹏飞曾分析过性骚扰者心理画像:
一类是“权力成瘾者”:通过性压迫而获得掌控感,比如职场、师生和甲乙方等。
一类是“共情缺陷者”:无法感知别人的痛苦,比如“摸一下又不会少块肉”。
还有一类是“机会主义者”:利用社会对受害者的污名化降低犯罪成本。
蹭看过某微博博主分析过影视剧中的桥段:
被性侵的女性拼命洗澡而不是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和报警……这些,其实是误导,是强奸犯最乐意看到的。
醍醐灌顶!
在性骚扰事件中,镜头应该聚焦的是创伤反应、维权反噬、舆论加害、安全成本转嫁以及施暴者代价低等问题,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关注和需要改变的。
性骚扰和性侵,都是暴力之下的“不幸”,而不是受害人本身的耻辱。
不法分子之所以做出伤害人的举动,只是因为受害者在他的“可压制”范围内。
就这么简单!
它不是“男女对立”,更不是“两性战争”,而是人身安全的底线保卫战。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道德约束,但面对不法者,我们还应该学会在法律层面“勿以恶小而不咎”!
——枕藏
*本文由枕藏原创。更多影视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