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醍醐灌顶,今天我终于见识到了。我们无法深度链接到远在天边的人生榜样,却可以和身边的同类畅谈人生!
今天深度链接了一个从弱链接里认识的优秀同类---David Lin。我们好多想法都特别的同步和默契,相同的三观,相同的首位盖洛普优势,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脑洞大开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远见,喜欢创新,并且在自我实践上,做的也很棒,所以还是很信服他的。
晚饭聚餐后,忍不住全盘托出我的职场困惑,寻求帮助。
我当前的职场难题是:3月底准备跳出工作了十多年的外企环境。人生再次出现分叉口,是跳到到另外一个企业继续上班?还是自主创业?创业思路又在哪些方面?最近一段时间,反反复复,动摇不定,来回拉扯,跳不出去的圈。成为了挡在我面前的最大的困难。
找到自己的优势,爱好,有意义的三圈交集之前,给自己一个间隔年,gap year。
匹配自己的passion,是在舞台上的绽放。再次回顾了之前给自己找的三条出路。
1.保险,原因在于对保险有很大的兴趣,因为它匹配了自己的亲和力+表达能力+同理心。毕竟自己以后也是要买保险,来保障自己以后的生活不被改变。我真的是很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抱着这样的初衷来看,即便是最后自己做不成也可以接受。最起码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家庭的风险规避。
2.去做培训师。无论是找平台依靠还是自己单独做,最终的产出应该是自己的产品,不同于其他人,有优势的产品。可以匹配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分享,做出自己的产品。
3.去做和亲子教育相关的内容,比如大脑小站,我的出发点是匹配儿子的兴趣爱好,辅助他更加茁壮的成长。
David在分析了我当前的情况以后,我有再次吸收到了三点:
1.现有状况下,支持有间隔年 GAP year的存在。期间,尽可能的去尝试自己喜欢的,沉默成本也不会太大。因为自己一直惦记着,不去做,以后肯定会后悔。那就早点切入,尽快去体验。不管以后成不成,也是对自己的交代。比如,选择保险类行业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比较成熟的高端的去尝试,选择平台更重要,顺势而为。
2.两条腿走路,因为如果做保险的话,时间是比较富裕的,可以抽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终的产出就是要有属于自己的产品,可以是课程,也可以是专栏。比如在喜马拉雅APP上,比如在抖音上去做一些视频分享。别着急,先做起来,一步一步的做连续积累,然后才能找到时间的红利,打开全新的视野。
3.摆正观点出现GAP year不要害怕,它就是人生中你可以放缓脚步,更加长远思考的契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焦虑。掌控不了未来,就先管好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