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情绪不佳,甚至有些恼火,莫名其妙的生气。而且晚睡,早起又很困,内心又在彷徨,看不到自己的方向。一直说在改变,但行动力还是差,突破不了自己,觉得我的内心还是紧紧地关闭着,很多的事情不知从何处开始记忆,感觉无处下手,而且也挖掘不到自己内心深处,经常只是蜻蜓点水,碰一下而已。最近看书也没有时间,觉得内心很空虚。
其实任何一个行为背后都会有它的原因的。或许是因为最近婆婆来了,我的内心又被触碰,对之前的一些事很难放下。她说话时我不想回应,但又觉得这样不好,有时就勉强让自己回应,吃饭的时候她会说让孩子要多吃饭才长得胖,要多吃肉,其实也都是好心,我也知道,但是无论怎样,我觉得她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我们,婆婆很强势,总是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没有错,可是也得顾及别人的感受吧!我们现在学习不就是想改变,想做自己嘛!婆婆在的日子里我没时间听樊登读书,因为吃饭的时候就聊天了,我开着樊登读书没法听,我下班回家依然是带娃。看书的时间少了,听书的时间也少了,内心彷徨的时间更多了,因此产生了情绪低落,内心焦虑。
昨天看到绿水的文章“践行所学,讲我所做,让改变发生”,我也深受触动(虽然现在没时间参加她的读书疗愈群,但她时时刻刻在身边为我们赋能,真的很感谢),“让改变发生”是李松蔚提出的,重点在“发生”上,我们所有学习,都要落实在行动上,践行-改变发生,这个过程才真的是改变,“不做专家做用家”,真正用起来才会有所突破!
反思自己:我内心的不强大,导致自己总受别人的影响,其实婆婆说什么做什么那是她的事,而我做好自己的事就行!课题分离还是没学好,崔催的课程还要好好去学,重新再去学习一边。不管怎么样,婆婆也是为家人着想,她怎么做是她的事,我认为对就听,认为不对可以善意提醒,也可以忽略不听,总之不能因为她说的话或做的事影响自己,让自己失去理智。学习改变是自己的事,不能因为婆婆在而打乱自己的计划,可以重新规划好时间,比如早起学习,听书,晚上早睡。要每天定好任务,随时调整时间去学习,去实践。吃饭的时候可以一家人坐一起,边吃边聊天,也是很好的交流,自己要不想说话,就先吃饭,吃完饭看会书也行,或者陪孩子玩都可以,不要跟自己较劲。樊登老师在讲《可复制的沟通力》书中说到“先处理情绪,在处理事情”,所以我们做事情前先要处理好情绪,再来做事。团长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这本书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不要再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让自己郁闷半天,你强大啦,别人自然会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