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豆,和棋局差不多。
我分析了一下,这个骗局最先应该起源于旧社会的江湖生意。江湖生意其中就有“金皮彩挂”。所谓金就是相面算卦的,这和旧时东北江湖里的“金荣兰革”的“金”是一回事儿;皮就是挑方卖药的,同样,和“金荣兰革”中的“革”是一个意思;彩是变戏法的;挂是打把式卖艺的。最先干“猜豆”生意的极有可能是“彩”门里的。
在传统的戏法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活叫做“三仙归洞”,讲究的是手法,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鬼手王”。变这个戏法手法一定要精湛,学会了手法其实才算会了百分之一(粗略估计),这个戏法更重要的是心理战术。因为两个碗,三个豆,一根筷子,豆除了在碗里就是在艺人的手里,他会用自己的话术误导你,让你错误地做出判断,所以你永远猜不中碗里到底有几个豆。其实这也算是一门正经的生意,毕竟不抢不骗,但是有些行里人,就动了这种歪心思,“彩”变成了“金荣兰革”中的兰,就是赌。
赌是有输有赢的,但“兰”是想让你输,你永远也赢不了,实质上是赌的外皮,骗的里子。以前在棋局边上,就有“猜豆”。猜豆,有的用的是豆子,有的用的是纽扣,还有用花生的。撒一把豆子在布上,用小碗随机扣住几个,让旁边的人猜单双,十块钱猜一次,赢了给你五十。这种简直太简单了,如果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他扣了几个,但是看不见的是,他手里还藏着一个。如果你猜错了,他直接开碗,你输了;如果你猜对了,他把手里的扔进去,你又输了。
这种也不是单独行骗的,还是一个团伙,一个人摆摊,七八个人看热闹。这七八个人除了有“圆黏(把人吸引过来)”的作用,还有刺激消费的功能。有的时候你看那摊边上好像很热闹,其实十有八九,全是他们自己人,你只要一过去,这几个人就开始下注了,然后每个人都赢了不少钱。你有可能不懂是什么玩法,但是看了一会儿也能明白了,而且很简单。你一下注,准输个没完。
后来这种骗术又有变化了,因为三仙归洞不是谁都能玩的,这种学习成本很高。后来他们就又研究出来一种,把豆子装在碗里,弄一个平的圆形的木头,里面藏一块磁铁。这些豆子中,有一个是铁豆子。豆子在碗里,一晃,就被吸在了木头片上,如果你猜对了,他就把木头片直接拿起来,让你看碗里的豆子,果不其然,肯定少一颗,因为有一颗粘在盖上了;但如果你猜错了呢?他会把盖在碗口上平着滑开,滑动的过程中,豆子被碗口刮了下来,所以你还是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