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父母辈和爷爷奶奶辈那一代人的愿望清单里,几乎都躺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去北京看毛主席。对于我来说,心里也有关于这个愿望的前一半—去北京。作为帝都,总是与上海魔都相提并论,作为一名沪飘,我一直很想去看看首都的风采。
这次的决定也确实是突然的,只是因为突然多出来的四天五一假期,蠢蠢欲动的我开始查酒店,查机票,意外发现从上海到北京有一趟时间点完美,价格感人的动车,于是目的地就选在了北京。顺便带上爸爸妈妈,打卡今年带父母出行的愿望。当4月30日我们和爸妈在北京站碰头以后,我们的北京之旅算是正式开启了。
北京的人
第一个接触到北京的人,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与爸妈于北京站碰头以后,我们准备回到租住的地方。在预定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地方离北京站很近,但到底有多近也不知道。考虑到我们经过了一整晚的火车,且拖着行李,身心疲惫。我们决定直接打车去到住处,排队很快等来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女的,我们四人大包小包的把行李放在后备箱以后,师傅关好车门启动油门,问:去哪儿?施同学说:XX胡同。女司机一下子爆了:我的天哪!这么点路你们不知道走过去么?你们从这拐个弯再直走,15分钟就到了。我在这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就拉了个这么近的活儿…女司机的口音带着很浓的北京腔儿,并且伴随着一股子拿油门出气的暴躁,场面有点尴尬,我说:师傅,我们第一次来也不认识路,你就带我们过去吧。妈妈跟着说:是啊,辛苦你了…女司机不情愿的启动油门走了,一路上开出了点飙车的意味,我们也不敢说活。果然很快抵达了目的地,我们下车以后,和师傅说了谢谢,然后才开始哈哈大笑起来…对于北京人的第一印象,多少因为这女司机的第一印象而造成了很多的成见。不过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遇到的北京人也不多,基本上也都是一些普通的劳动人民。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在街头市井里展现得很透彻。其实你已经很难区分出北京人和外地人了。
北京的食
说实话,对于北京的吃,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挑剔的味蕾,无福享受太多原本口味以外的美食。吃了一顿比较地道的老北京火锅,然而四个人却在全场不停的找来服务员再加点盐,加点醋,勉强把自己喂饱。对于北京的“涮”这种吃法,不是很理解。因为涮的不是辣的汤底,而是清汤,有点类似于涮白开水,食物基本上就是属于无味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应该来点辣的汤底才属于火锅的正常打开方式。所以,也就毫不意外,为什么我们在租房附近的川菜馆吃了两顿,并且觉得价格和味道都还不错。本来计划中是有一顿烤鸭餐的,结果因为暴走一天实在太累,而且因为吃老北京火锅的后遗症,为了避免再一次踩坑。我们都选择了放弃。在团餐中有一顿饭是有烤鸭的,味道还行,就勉强当是打卡了吧。还有一顿吃了六必居的炸酱面,印象深刻的是:迎宾的店小二在门口一直喊着:来客两位,里边儿请~喊罢即皱着眉头清嗓子,看的我仿佛自己的嗓子也在冒烟…炸酱面味道还算可以接受,肉糜丰富实惠,酱也别有一番浓郁的香味,打卡+1。
北京的天
第一天到北京,老妈坐在出租车上说:这天好像特别的蓝。嗯,第一天的北京,确实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的,以至于我在故宫,在颐和园,在恭王府,想拍的都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上方的天空。坐在圆明园路上看路两旁高大的树桠,威风拂过面庞,那一刻的感觉真的很春天了。
可能是北方的天,旷远辽阔,尤其是故宫的时候感受明显。导游说:故宫里没有一棵树,因为古时候怕刺客隐藏在树林里要谋害皇上。我在心里暗暗的想:没有一棵树的故宫,在这春日柳絮四处纷飞的季节,那真的是简直无处可以躲藏了呢!突然想到那些清宫剧里的后妃们面对春天柳絮的一番感叹。中国古代诗词里有很多关于柳絮的意象,多代表着留恋,离别之意。而我在想;柳絮于我,可能只是喷嚏的象征,在北京待的只不过不到4日,确真真实实的被这里的柳絮给吓到。老妈四天口罩都没有离开过。最吓人的是,在奥运村,我看到路旁的绿化带里,密密麻麻的柳絮像鹅毛一般铺满了整个坛子。
北京的景
三日的行程,作为常规游客,去了常规景点。老爸的愿望是一定要去恭王府和毛主席纪念堂,我们原本是想去清华或者北大,后来由于时间上来不及放弃了。
印象深刻的是北京的深宫大院,到处都有那种蓝绿色的殿宇城楼。我们在江南地带,原本也看过很多的园林,江南的园林,大多秀气小巧,一步一景,用色也大都低调雅致。而到了北京,这里的园林都面积广阔,且这门进,那门出,大都是从一个院落到了另一个院落,隐藏在园林中的山水显得很稀疏。颐和园中几乎一半是水,一半是建筑,规划秩序而明确。可以行走于长廊上欣赏昆明湖,也可以行舟于昆明湖上,欣赏园中的建筑群。而故宫,基本上全都是建筑群。每座建筑前都有宽阔的广场,视野辽阔,没有水源,偶有一小片的草丛。我站在这宽广的宫苑里,忽然就理解了那些深宫大院的说法。想象着数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历史,那些皇帝昼夜不歇的批阅,群臣跪拜的气势,以及后妃之间的落寞。当然,作为理科生的我,以上种种想象来源于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清宫剧。最大的感受是,生在当代中国,生在平常百姓家,携一人同老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匆匆四日北京之旅,施同学一直很应景的哼着那句:one night in 北京,留下许多情。我于北京,只是一名游客。看过很多关于北漂的种种辛苦,在我的执念里,只是因为它是北京,不是因为它是首都。作为一名沪飘,也很想去了解同类小伙伴在不同城市的艰辛。或许可以在中关村那些大楼里的灯火通明里瞥见一二。
说实话,北京于我的印象里,它并不繁华,但是,这座城市是有文化的。任何一个小小的胡同,一扇虚掩着的朱红大门,可能都藏着故事。北京的整个城市布局,也是充满了风水哲学。作为中国的首都,它或许代表不了中国的繁华,但是它能反馈出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一年又一年里,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在北京漂泊的日子,正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态度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北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