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有左邻右舍,而且还是祖祖辈辈的。需要帮个忙,隔墙喊一嗓,人就来了。缺条线少根针,走两步就借到了。孩子吃东家饭,啃西家瓜,邻里之间互相帮忙照应是家常理短的事,所以才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邻居有着不一般的亲切和意义。
然而,在城市,不管是隔壁还是对门,几乎都不认识,总是前脚进屋,反手关门。看到的似乎永远都是冷冰冰的门,即便偶然碰到也是瞥一眼互不理睬,匆匆闪门而入,留个后背和一扇门任人评说。
我们隔壁不停地换着租户,我也一概不认识,也从无打过交道。直到三年前一家四口搬进来,一对年轻夫妻,半岁婴孩,一老太太。老太太看上去很精神,六十来岁的样子,年轻夫妻仍然早出晚归,甚少碰面。
老太太在家带孙子,老太太喜欢留里面的门敞开,外面镂空的防盗门关着,每次到家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们家的情景,有时老太太在弯腰扫地,有时给小孙子洗澡,有时轻哼着小曲哄孙子睡觉,有时逗得小孙子笑的咯咯响,有时用力擦拭桌台、地板。我也眼瞅着半岁婴孩慢慢会站立,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直至现在三岁已是口齿伶俐,会唱歌跳舞,脆生生喊我阿姨,喊小妞小姐姐,她家孙子与我家小妞也很投缘,碰面就玩的不亦乐乎,俩小人一对一答童趣的很,常引得我和老太太哈哈大笑。
我到家开门的空档跟老太太聊会儿天,老太太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但很健谈,人也很和气友善。聊的次数多了,也渐渐熟络起来,有时楼道碰到,路上遇见都会打声招呼,邻居的味道日渐浓厚。她家孙子生日会送块蛋糕过来,小孙子突然发烧,孩子爸妈又不在家,老太太也会找我咨询下意见,我有时忘带钥匙就把东西先放在她们家里,去年的台风“山竹”来势凶猛,威力巨大,我们住的那栋楼像发生地震时的有些摇晃,我们同时打开门嘱咐对方赶紧下楼,并互相安慰一番,台风过后,虚惊一场,一切又归于平静,但那种危难之中还能被邻居惦记安危的温暖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有一次煮饺子,煮到半道突然没煤气了,十万火急之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求助隔壁邻居,我一敲门,老太太很快开门,待我说明情况赶紧让我把饺子端进来,又帮着开火。我也没过多客套矫情,一锅饺子顺利煮好,吃着热呼呼的饺子,不禁感慨远亲不如近邻的真切。
尽管我们已非常熟络,但也极少互相串门,我们不约而同遵守了某种盟约,在狭隘的都市里不轻易打扰别人的空间,我们这种相处的邻居模式虽然并不热烈却绵长真切。
我们有幸与老太太一家为邻,有邻居的感觉真好!在这四面无亲的都市里又因此多了份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