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自己写分享300天,感谢朋友们的关注。
我所谓的“自有”感就是:想想自己有什么而非盯着他人有什么。
这样的感觉其实挺好,但是有一阵子我就觉得不好。
小儿子刚开始学习写拼音,我总觉得写的不好,一遍又一遍的让孩子练习,偶尔写的不错的我也会表扬,但是还想让孩子多写几次,孩子就不干了,说:我都写好了,还是不写了吧。
我说:你还能写的更好的。
孩子:我还是不写了吧,下次再写的更好。
(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上进心,刚刚写好一点儿就满足了吗?我还想坚持我的坚持,可是他要是不按我说的去做呢?他这样做背后一定有一个他认为对的理由,就随他去吧。)
我:你可以这样,肯定会越来越好,来击掌!啪啪啪!去玩吧!
突然之间我发现我错了,孩子想保持这种美好而我非得想给破坏掉,欣喜的是孩子没有按我的套路走,而我又及时刹车,不然我们的关系变糟糕、孩子的兴趣被破坏、孩子做事情的激情受打击,真是不敢想象后果是什么样子,现在这样真的挺好!
孩子学习围棋,正常一次可以积5分,那一次只得4分,我当时就感觉不好:今天肯定做的特别差,连基本的分都拿不到。
但是我是学习的人呀,我就说:宝贝,你怎么样才能得5分,你怎么样可以拿到6分呢?
孩子:妈妈,今天我下棋的时候说话了才被扣了分,“观棋不语”我没有做好,下次我作业全对可以奖励1分,我班小朋友上课乱动还说话得了3分呢!
我:噢!才3分呀,那他很伤心吧。
孩子:没有哇!我一定不会得3分的,我知道怎样做不会扣分了,那样也学不到真本事。
(我无形中好像又给孩子加码了,其实你即便不说孩子的错,他也是感知到的,父母的嘴孩子的心,快乐不快乐就在一张一合之间。)
从那以后孩子真的做的非常好,每次我都让他说说他是怎样做到这么好的,现在孩子很快乐。
只要自己有了,哪怕很少,再慢慢增长,“日不见长 月见其增”,一天一线也是可以的,等待是一个慢过程,成长也是一样,我们唯有陪伴。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知“自有”而眼见“他有自无”,不平衡感由生,自找不快乐,这点儿我们还不如一个孩子,所以保持初心也很有必要的,往往我们走着走着就丢掉了。
我学习我成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