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雪,让我等了许久,静等、念等、急等、苦等,盼着雪下了,给晓露妹妹拍照、录视频——堆雪人、在雪地写上她和我的名字,实现我入冬前的美好承诺。
望眼欲穿,明明预告有雪,明明看见片片雪花落地,可老天竟爱开玩笑,让人空欢喜了一场。
雪花在空中是花,落地便成了水,打湿了地面,滋润了万物;心里期盼着、默念着清晨隔窗望外,能白雪皑皑,能银装素裹。可是,不但冬青和树枝上没有一丁点雪的身影,地上也了无任何湿的迹象,再看东方,大太阳出来了。
雪,从我们这里绕道而行,走远了。
马上过年,不再盼,不再等雪,盼晴空万里,盼艳阳高照,这不,晴展展的天气来了。
除夕日,放假第一天。晨起,拉开窗帘,映入眼目的是,天蓝无云,蓝得使人震撼;阳光明亮,亮得有些晃眼。心情别样地激动和欢喜,不再急匆匆,勿用风风火火,慢悠悠地吃着早饭,老两口聊着天,这才是我喜欢的模样。
兵分两路,他在家收拾,等接中午从京回家到站的儿子;我去看望两位老师,再取上快递,中午赶到老父亲家里。
驱车进入父亲居住的小区,汽车提示“你已行驶两个小时,注意休息”。哈哈,车行这么久了?
为父亲准备的年货早早送到,数盆鲜花在上周六已摆放客厅,从老父亲脸上的笑容里,我读出了满意和幸福。
多年来除夕这天的午饭,我都会来到父亲家。因保姆回家过年,招婿在家的四妹侍奉父亲,我会过来和四妹一起陪父亲吃顿午饭,不让他有落寞的感觉。因我理解父亲,所以必须过来。
公爹那边,和妯娌芳已商量好,她一家四口陪公爹吃午饭,晚上我们一起做年夜晚餐,大团圆。
先生接上了儿子,打来电话,顺路先来“姥爷”家。
儿子自工作后两年多,每年回家两次。上班后的年轻人,工作确实忙,但还是腿懒且多和女朋友在一起,家就成了陌路。
六十年代的人孝顺父母,表达孝心就是想老人之所想,能让老人高兴的事,精心安排,尽量皆大欢喜。
四妹在厨房做炖菜,父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观看电视节目。我坐过去,和父亲聊着天。
不一会儿,四妹准备好午餐,喊我们到餐厅吃饭。炖菜、排骨、两个凉拌菜、豆馒头、花卷儿和实心馒头,喜欢啥吃啥,过年年货充裕。
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平时吃的和过年吃的都差不多,每个人的营养都处于过剩,所以吃不多,一吃就饱。
老父亲的饭量还不错——一个半馒头,一碗大锅菜,还有半碗稀粥,人上了岁数,全值着饭量呢。
看着父亲坐久后站起来,需要停一会儿跺跺脚,再向前走,走起路来蹒跚的样子,心里难过了一下。我知道,过完除夕,父亲即87岁高龄,已经不是小岁数。陪伴父亲的日子会越来越少,我很珍惜陪他老人家的时光。
谁也违背不了身体慢慢衰老的规律,再坚强的人也阻挡不住身体的衰退。正如父亲所说,虽然身上没什么疼痛和不适感,但走起路来,腿没劲儿,典型的老年病症。
即便如此,父亲仍然坚持早晨到公园锻炼,散步走路,健身器械、太极拳,白天去他的厂院种菜、浇花、清扫落叶,蹬三轮车锻炼腿部力量,晚上八点准时睡觉。父亲是非常自律的一位老人。
我和四妹一起把入户门两侧的对联贴好,感受到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
先生接儿子回到了家,四妹忙着热肉、凉拌藕片,很快可以坐桌吃饭。坐在餐桌旁,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吃相,我知道他饿了。
未结婚成家的儿子,看来还有点稚气未脱,可能结婚成家后,才会有成年人的模样?
儿子在吃,我在聊,天下父母都一样,想知道的事太多——工资挣了多少?攒了多少?工作都在忙什么?和女朋友的感情怎么样?无话不说,想啥说啥,聊得很畅快。
父亲催我们回到公爹那儿:“赶快回去吧,这里没啥事了。”
回到公爹这边儿,主要是深度清理卫生、做年夜饭,像我这种被先生称为适合做“爱卫会主任”的主儿,眼里有好多活,喜欢干就不觉得累。
说好下午4点后准备做上供菜、煮饺子、做下酒菜,不急且慢,在二楼深度扫除,晾晒被子,享受阳光,间或回复朋友的拜年短信。
拜年的信息一条接着一条,看来现在的生活都简单化了,不用集中力量包饺子、多人配合做年夜饭了。简单准备或者去饭店搓一顿,既团聚了,又不用在家忙碌,不关门的饭店多去了。
老家的房子是在90年代集资建房热的时候,盖起的一座小二层楼,采光好,暖洋洋;房间大,宽敞,有院的房子布置起来很有年味儿,公爹和小叔子已经把院里的对联、福字贴上,彩灯、灯笼也已挂好,这年味,杠杠的。
保姆提前包好了各种馅的饺子,冻在冰箱里。我们回家没有多少准备的活计。
把楼上收拾妥当,下楼准备做供菜,嘿嘿,看见小茶几上摆好了贡品——花馍、5碗小素菜;餐桌上,也已做好7个下酒菜,是妯娌芳做的吗?走进厨房,只见李先生在忙。
“勤快啊,今年表现不错,点赞。”每年的厨房是我和妯娌芳的阵地,客厅是男士们聊天、侃大山、看电视、打扑克的天下。中午我在楼上收拾时还听见楼下一阵阵大笑声、说话声,好像在打掼蛋。是不是玩得高兴了,主动承担起活计?我感到轻松、愉快。
此时才得知,妯娌芳收拾好午餐餐具,外出办事还没回来。看来,今年的年夜饭就是李先生操持到底了。
不允许放鞭炮,今年规定尤其严格,所以上完供,祭拜了天地家亲,没有鞭炮声,但能听见远处偶尔传来的噼噼啪啪的炮声。
年夜饭开始了,菜品简单,数量够多,十一个菜。摆上餐碟,斟满酒,孩子们一个个都要拍照,各自发到家庭群里,比赛谁拍得最好,最后一直认定我的那张最规范,拍得最好看。
就坐举杯,干杯庆贺新春,来一张自拍全家福,全到齐了。现在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发生着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随时拍照,随时分享,确实不一样了。
饭后小字辈们抢着收拾碗筷,有态度就高兴。我喜欢洗碗,走过去,说:“好了,洗手池偏低,你们个大,弯腰会不舒服,我来接着洗。”对洗碗的热爱度没几个人能比得过我。
我洗碗,儿子收拾洗好的碗筷,芳收拾外面的餐桌,不一会儿,全部收拾停当。
还想像往年一样去街头散散步,看一眼时间,还有20分钟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在院里走一走,散散步。
回到家过年的感觉真好,过年气氛浓厚。走出长长的过道,在街口站立,熟悉的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邻居,愉悦放松,享受这种熟悉的家乡味道。
沉浸式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磕着瓜子,喝着茶水,像不像神仙过的日子?
这除夕过的,放松、愉悦、和谐、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