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解一:情绪有好坏。
事实一: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是,我们会根据主观体验,把诸如高兴、幸福、平和、自信等情绪看成好情绪、正面情绪和积极情绪,而把诸如愤忽、悲伤、内疚、焦虑等情绪看成是坏情绪、负面情绪和消极情绪。
实际上,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当我们用〝好” 与“坏”这样具有评价性质的词语去形容情绪时,就已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评断。
误解二:有情绪意味着一个人幼稚、不成熟。
事实二:有情绪意味着我们是正常的人类;没有情绪的是机器人。
很多人都觉得成熟的人就是不把情绪展露在外、只把情绪留给自己的人,好像向他人展露情绪就代表着这个人幼稚、脆弱、不坚强、意志薄弱等。
实际上,情绪的存在,以及是否向他人展露情绪,和一个人是否成熟、坚强和有意志没有任何直接关联。
真正成熟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也不是不把情绪展露给他人。相反,他们允许自己有情绪,懂得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并知道如何用恰当的、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使周围人可以接受。因此,问题的关键点并不在于是否应该表达情绪,而在于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否恰当和健康。
误解三:我的情绪是由他人左右的。
事实三:他人并不对找们的情绪负责;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情结负责。
在日常生活里,你是否说过或听到过
“你怎么总是惹我生气”
“他是故意说这话让我伤心的”
“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等类似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要么觉得他人应该对我们的情绪负责,要么觉得我们应该对他人的情绪负责。然而,事实是我们无须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他人也不必为我们的情绪负责。唯一应该对自己情绪负责的,只有情绪的主人。
他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情结,但对情绪的掌控权永远都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当我们的视角和应对方式发生改变时,情绪自然就变了。所以,虽然我们无法掌控他人,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和应对方法,从而化解自己的情绪。
误解四: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
误解四:无论我们是否对其有意识'任何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大家平常是否会对自己说类似的话
“我因为这点儿小事就过意不去,真是不
应该”
“她是我的好朋友,我竟然心里还会暗暗嫉妒她,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不就是一个面试嘛,我怎么紧张成这样?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差了”
类似这样的话都代表着我们对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不接纳的,觉得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情绪,并因为这些情绪的存在而去指责自己。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要么会忽路或无视自己的情绪,要么会有意逃避或压抑自己的情绪。
情绪最大的特点就是吃软不吃硬。
你越和它抵抗作对,它反而会越来越强大;你越去正视接纳它、它反而很快就会消散。因此,与其质疑情绪的存在,并和它对着干,不如去理性地正视它,并找寻它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
与其尝试改变自己的情绪,更为有效和健康的方式是去改变我们与自己情绪之间的关系。
误解五:只要我不去感受情绪,它就会慢慢自动消失,我的心情就会慢慢好起来。
事实五:被逃避的情绪永远不会自动消失,它只会在日后某一天你毫无防备时突然爆发出来。
当一个人不想面对一件事时,最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无视它,当一个人由于情绪大痛苦而不想面对它时,也很容易会有意无意地无视和逃避这种情绪的存在。这就情感逃避,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然而,有趣的一点是,当你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大脑其实已经在想它了。
比如,假设我说:
“接下来的十秒钟里,你随便想什么都可以,但就是不要去想米老鼠在你头顶上跳舞的样子。〞那么,你脑袋里现在想的是什么?不
用说也知道,肯定是水老鼠在你头顶上跳舞的样子。
这就是逃避的结果,我们越是逃避一样东西,反而越容易被它掌控和影响。情感逃避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时会间歇性地情绪崩溃,这往住都是之前情感逃避的结果。
误解六:如果我允许自己感受情绪,我害怕自己会太过痛苦或是疯掉。
事实六: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情绪的时候'情绪的能量才能得到释放并最终消散。
很多有临床焦虑障碍的人,他们担心如果允许自己去体验焦虑,那么自己会因为焦虑症发作而疯掉。
于是,很多人都会有意躲避一些可能导致焦虑的场所和事情,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做,自己才能不焦虑。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样的逃避行为不但使他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而且使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害怕。
当我们不允许自己感受情绪的时候,情绪就会一直困在身体里,导致身体产生健康问题。同时,情绪的存在意味着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不允许自己去感受情绪,就无法满足情感需求,内心的痛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加深。
当我们直面情绪,并学会满足情绪背后的情感需求时,它的能量才能得到释放,并最终消散。
误解七:控制和管理情绪的意思就是不要有情绪。
事实七:情绪管理的目的不是不要有情绪,而是在有情绪的时候允许自己感受它,然后重新回到平衡状态,而不是深陷在一种情绪状态中无法自拔。
很多人都会说他们希望自己“不再焦虑,不再郁闷,要永远快乐”。然而,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永远快乐的人。悲伤、愤怒、抑郁、焦虑等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体验。希望自己不要有这些情绪就好比是期望自己不再饥饿、不再口渴一样,是不现实的。
更为现实和理性的看待情绪的角度,是允许自己体验丰富的情绪,同时可以有能力掌控这些情绪,而不是被这些情绪所掌控,这才是情绪管理的意义。
读懂这七个误解,并尝试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情绪,改变,就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