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人生》,惊呼高加林不是现代版的渣男,现代版陈世美么?落魄时,抵挡不住小妹妹的爱情攻势,用爱情来填补境遇的凄凉;得势了,发现女友文化跟不上自己,思想境界不高,是妥妥的农村妇女,便毅然抛弃,跟心目中的白富美姑娘相好上了。
看到后面,又惊呼高加林不是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面的侗振保么?拥着白玫瑰,红玫瑰变成了胸口的朱砂痣,白玫瑰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拥着红玫瑰,白玫瑰变成了窗前明月白,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进城后的高加林和黄亚萍海阔天空高谈阔论之后,觉得和巧珍无法对话;抛弃巧珍后,和黄亚萍交往之后的高加林又隐约觉得黄是个有点肆意任性大小姐,又开始想念起巧珍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
最后的悲剧是高加林一手造成的,作者说也是命运的安排,高加林和巧珍之间的思想差距太大了。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高加林不愿成为一个农民,也有一身才干,只不过在那个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才干无法施展。他一开始看不到逃出农村的希望,所以理智并没有劝说自己拒绝巧珍热情的爱情攻势;后来他走出了农村,又发现自己其实有更心灵相通的伴侣。书中我们也看到了高加林的痛苦,矛盾。也有很多人会说,当代社会这种爱情观已经很普遍。这种普遍的思想是,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是势均力敌的,如果一个人进步太快,另外一个人在原地踏步,那么这种结合便充满着危险,随着有分崩离析的可能。所以有很读者理解高加林,认为他做的没有错,巧珍可能在短时间内会痛苦,但是长时间来讲,巧珍会找到更好的归宿。
对于当代读者这些观点,我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我想起了很多名人轶事,其中一则是泰戈尔的。泰戈尔才华横溢,学富五车;而他的妻子却是文盲,文化教养和家庭社会都很低。按照以上的逻辑,泰戈尔不应该跟他妻子结合,因为他们的才能和学识都有着霄壤之别。但是这样贫瘠的结合却生出了爱情之花。她妻子善良,朴实,聪慧,泰戈尔对这位结发妻子不离不弃,甚至帮助她,让她得到良好的教育。泰戈尔对妻子的爱至死不渝,甚至妻子去世之后也没有再娶。他为了妻子写了一首诗《情债》
你的完美
是一笔债
我终生偿还
已专一的爱
我想高加林是不是也同样可以做到如此?真挚淳朴灵巧的巧珍也同样可以得到再教育,高加林可以教导学生,难道就不可以教导巧珍么?而且书中也提到,巧珍也渴望着知识。我想巧珍如果能上学,学习能力,文化程度不一定比高加林差。如果有高加林的帮助,我相信巧珍的文化水平肯定能赶得上高加林,不至于配不上高加林。
所以我觉得高开始时加林对巧珍的爱情可能只是失魂落魄时候的安慰剂罢了。当他发现他爱着她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是,我们千万别让欲望蒙蔽住了双眼,一定要坚持心目中的真善美。不要觉得“爱情是一生的承若 " 这种思想已经过时,爱情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动作。我记得弗洛姆的观点,并不是我需要你所以我才爱你,而是我爱你所以我才需要你。爱的对象只是你爱的载体,你爱,才是你人格健全的一部分,这样你才可能拥有爱情,获得一笔终身的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