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上一集时因为车英的反间计,戎狄部落提前举事发动进攻,但是没想到秦国早就在等他了,赢虔带领五万秦军打败了陇西戎狄,虽然赵国还策动了匈奴参战,但是秦国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这样一来,西边的威胁就此给灭了。
但是,此战虽然胜利,却是惨胜,五万人马,只回来了一半不到,而且,用孝公的话说:“秦国虽胜,却是惨胜,老秦人用最后一股热血换来了这次胜利,如此苦战惨胜,秦国还能再坚持几次?再不强大,秦国就是等死。”
哎,说到这里,也不禁替秦国感到悲哀,真的是太穷了,要钱钱没有,要粮食也没有,连大魏王(大胃王)也说:“老秦人,穷凶恶极啊。”
也是,献公当年一心想收复河西之地,连年战争,家底都给打没了,那还有钱呐?但是有一个事儿让我疑惑,就是在打了胜仗之后孝公论功行赏,说道:“此战将士,不论死伤,不分贵贱,破秦国祖制,一律论功进爵。”这意思,是在以前秦国打了胜仗的时候,论功行赏是要看身份吗?难道贵族就要多一点,甚至全部占有?然后我又去看了一些历史资料,好像是这样,那个时候秦国还没有废除奴隶制度,所以就算奴隶立了功,也不会有封赏,所得奖励都是奴隶主的。难怪秦国越来越穷,越来越弱,这样搞,得不到好处谁会帮你?
再看看曹操,曹操心里很清楚,他那帮兄弟跟着自己是为了什么,所以他一直都是不论出生,不论贵族或是平民,一概论功行赏。这样一来,大家做事就有动力了,也都死心塌地跟着他了。这也是他为什么能统一北方的其中一个原因。
这集里,大胃王尝到了背信弃义的后果,就是那种不管你怎么解释,但是人家因为你曾经的出尔反尔,背弃约定,就是不信你,但是此刻公叔痤死了,而卫鞅也没有被重用。所以此刻,没人提出办法,而魏王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把怒气撒到庞涓身上。燕赵被欺骗,来到魏国讨要说法,庞涓说,这很明显就是离间计,你们怎么就看不出来呢?但是对方很生气,就说你们魏国太霸道,出尔反尔,不是你们又是谁?庞涓无奈了,只能说:只要你们仍旧遵守盟约,你说是我干的就是我干的吧。燕赵使者当即怒气冲冲离开魏国朝堂。然后,大胃王把庞涓叫到幕后,把他说了一顿,如今的情况是,原本计划的六国分秦,现在齐楚燕赵都退出了盟约,所以魏王不同意灭秦了,而且说了看法,如果再打,秦国就会疯狂,到时候会损失多少士兵?而且现在魏国的大部分商人都被秦国扣押,如果秦国决定同归于尽,那魏国的经济怎么办?庞涓有点极端,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灭秦,大胃王很生气,当即就把他的兵符收回了。
公叔痤一死,魏国相位就空出来了,子岸的想法是不能让庞涓既当相国,又当上将军,所以想帮助公子卬上位,因为对于秦国来说,一个败家子上位魏国相国总比庞涓这个人精上位好。另外嬴渠梁提出,让子岸想办法掣肘庞涓,并盯住卫鞅。因为孝公一直觉得这个卫鞅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大才。后来子岸和卫鞅下了一局棋。那个时候下棋以前要随机选一个国家,子岸选到了魏国,而卫鞅选到了秦国,两人都感到诧异,这里似乎也在暗示两国的争霸。卫鞅说了一句:“弱秦,安知不会在我手上变成强秦?强弱之势,古无定则。”这里似乎是在预示,卫鞅到了秦国,就会使得秦国强大,而后来的事实确实也是如此,卫鞅到了秦国之后,在孝公的支持下发动改革,使秦国成为了一个极其强大的国家。
庞涓这个人心胸狭隘,人尽皆知,他因为嫉妒,差点弄死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孙膑,也因此臭名远扬。当他知道公叔痤死前对卫鞅的评价后,就很在意这个人,派出手下监视卫鞅,公叔痤的妻子也提醒卫鞅要小心庞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