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和吃饭一样的常见。但是睡眠和吃饭又有不同。
首先,人们明白吃饭是为了获取能量,但人们不明白睡眠能带来什么好处呢?看起来,睡眠是一个没有产出的事情,睡眠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事情。人们常常感慨“要是能不睡觉就好了~”
其次,关于吃饭,人们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各种专业信息。你可能出于健康的考虑,或者出于减肥的目的、塑身的目的等,关注饮食。新闻、报纸、文章、甚至父母也会给到你很多的饮食建议。
而睡眠呢?人们似乎很少见到睡眠的建议。人们常认为“生下来就会睡眠”,不需要去学习。
但其实,睡眠也是一门学科。
因为人们对睡眠的“无知”,造成了对睡眠的不重视;反过来,也因为对睡眠的不重视,造成了对睡眠的“无知”。
于是,人们总是使用错误的睡眠方式,常常睡了一个又一个“假觉”。
今天我为大家破解三个睡眠误区,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睡眠,让你真真正正地、轻松又高效地睡个好觉。
误区1:睡眠生来就会,无需学习!
不,你当然需要学习。和沟通术、时间管理一样,你也需要读关于睡眠的书籍哟。
第1个原因:
我是精力和时间管理(合成“精时力”)的导师,我的学员都要学会睡眠。睡眠是精力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板块。
我喜欢把人的精力比作一个电池,电池有充电和耗电。同样的, 精力也有消耗和补充。
白天的工作学习是精力的消耗,晚上的睡眠就是给精力充电。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前一天晚上睡不好,那么你第2天的精力一定不好。精神萎靡,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发脾气,很暴躁。
我知道,很多小伙伴都想管理精力,那么请你一定要读阅读睡眠方面的书籍。
第2个原因:
即使你现在不想做精力管理,那你依然也要读这本书籍。
因为你一定觉得时间不够,想做“时间管理”,对吧?
再退一步,你现在读这篇文章,一定是为了“读书”或“个人成长”,对吧?
睡眠对它们都有很大的帮助哟!
一个具体的应用是:早睡早起。
注意啦,我们说,年轻人要早睡早起,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而是因为:
年轻人有“晚睡”的恶习。睡前习惯刷手机,只想刷半个小时,结果一下子就到了凌晨一点 两天。第2天感觉疲累。天天“发誓”“许愿”要早睡。总是做不到。
年轻人还有“早起”读书、学习、运动的刚需。
早上的时间比较稳定。通常你在固定的时间出门,假设是7:30。那么,只要你能够控制起床时间,比如固定在5:30起床,你就每天都有两个小时的稳定的时间。可以读书、学习、运动。
而且,早晨时间更安静,孩子们没有起床,也没有客户的打扰。
在个人成长中,早晨时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段。
反过来,如果是下班后呢?你可能会因为晚上要加班,或者白天很累,或者又想陪孩子……就没有那么稳定的时间来读书成长了。
早睡早起不是天生的,而是像游泳、开车一样,是后天有技巧的培养出来的。
因此,如果你阅读些睡眠的书籍,更容易养成正确的睡眠方式,实现轻松早睡早起啦。
这本书籍就是很棒的系统的介绍了睡眠的书籍。
本书全球销量已突破100万册,被译为34种语言畅销世界,收获赞誉无数!
比尔·盖茨手不释卷彻夜阅读,合书后称本书让他告别熬夜,开始好好睡觉。
关于睡眠这件占据生命1/3时间的事,你所有的好奇、疑惑、不安、期望,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误区2:睡眠是只是单纯的时间的累计。
比如,睡1小时+1小时+……=睡了8小时
换言之,人们以为晚上躺下睡觉的第1个小时和早晨醒来前的第1个小时,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睡眠时间。
其实,这里两个小时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小时。
对此,我们来看看睡眠期间发生了什么?
1952年,芝加哥大学的尤金·阿塞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当时是一名研究生)和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正是利用这一系列测量,得到了一项可能是所有关于睡眠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
阿塞林斯基那时在认真记录着人类婴儿的眼球在白天和黑夜的运动模式。他注意到睡眠的某些阶段,婴儿眼球会在眼皮的覆盖下快速地从一边向另一边来回转动。此外,这些睡眠阶段总是伴随着非常活跃的脑电波,与那些从完全清醒时的大脑中观察到的脑电波几乎完全相同。在这些活跃的睡眠阶段之间,会存在一些眼球停下不动的阶段,它们持续的时间更长。而在这些静止的阶段中,脑电波也会变得平静,缓慢地上下波动。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阿塞林斯基还观察到这两种睡眠阶段(眼睛运动的睡眠和眼睛不动的睡眠)会在整个夜晚以一种规律的模式重复,一遍又一遍。
他们根据典型的眼部特征来命名这两种睡眠阶段: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
非快速眼动睡眠得到了进一步的剖析,它被划分为四个独立的阶段,并且被缺乏想象力地命名为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1到阶段4(我们睡眠研究者可是一群创意“爆棚”的人),睡眠深度随数字递增。因此,阶段3和4是你经历的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深层阶段,这里的“深度”被定义为唤醒一个人的难度,与阶段1或2相比,在阶段3和4唤醒一个人的难度更大。
对这段内容,我为大家讲解如下(拆书家讲解):
(1)夜间睡眠有两个阶段: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即眼球不动的睡眠。快速眼动(REM)睡眠,即眼球动来动去,且伴随着非常活跃的脑电波。
注意:这两种都是“睡眠”的状态里哟。
(2)睡眠研究者又把“非快速眼动睡眠”划分成4个阶段(这里就是作者所称的“睡眠研究者可是一群创意“爆棚”的人”)。简单来说,阶段1和2属于浅睡眠,阶段3和4属于深睡眠。
睡眠“深度”就是唤醒一个人的难度。浅睡眠比较容易被唤醒,比如你在上课期间打瞌睡,一推你就醒来了。深睡眠不容易被唤醒,比如晚上打雷你也听不见。
(3) 这两种睡眠阶段(眼睛运动的睡眠和眼睛不动的睡眠),在整个夜晚,有规律的交叉出现(详见后文)。
回到主题,为什么说“晚上躺下睡觉的第1个小时和早晨醒来前的第1个小时,有着天壤之别”呢?
因为睡眠的单位并不是“小时”,而是“睡眠周期”。
以90分钟为一个睡眠周期。1个睡眠周期包括睡眠的两个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更深入些,我们继续看下文。
误区3:“晚上23:00-6:30”与“凌晨2:00-9:30”,都是睡7.5个小时,效果是一样的。
当然这是错误的,两者又有天壤之别。
这里很重要的误区就在于,睡眠不光是要讲究时长,比如睡满7.5小时.更重要的是它还要讲究睡眠的质量,例如睡觉的时间点。
纵轴代表大脑的不同状态,最上面是清醒状态,其次是快速眼动睡眠,然后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的不同阶段,从1到4。横轴代表夜间的时段,从晚上11点左右开始,一直到早上7点左右。这个图在专业上被叫作睡眠时相序列图(睡眠图)。
如果我没有加上界定每90分钟一循环的垂直虚线,你可能会抗议说看不出一种90分钟的规律性重复模式,至少不是像我之前描述的那样。原因是睡眠的另一个特殊特征:睡眠阶段不平衡情况。整个夜间,虽然我们每90分钟就会在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之间来回切换,但在每个90分钟内,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前半夜,我们90分钟的周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深度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所占据的,而快速眼动睡眠很少,这可以从上图中看出。但当我们进入后半夜的时候,这种交替性的平衡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时间都由快速眼动睡眠所主导,几乎没有深度的快速眼动睡眠了,第5周期就是这种快速眼动睡眠占主导地位的完美例子。
我为大家简要讲解下:
(1)如前所述,夜间睡眠是以90分钟为一个睡眠周期。1个睡眠周期包括睡眠的两个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2)*晚上23:00入睡后的前2-3个睡眠周期里,深睡眠占比很高。相反,在早晨快要醒来的第4-5个周期里,深睡眠占比很少。甚至第5周期已经没有深睡眠了。
老话里也有说:越到天亮的时候,觉越轻。
这是身体为了醒过来,在做的各种准备。
这些是身体的自然基因所决定的,与昼夜节律、身体的褪黑素等各种激素也息息相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同时样“晚上23:00-6:30”与“凌晨2:00-9:30”,都睡7.5个小时,效果大不同。
因为,“晚上23:00-6:30”期间会有很长的深睡眠。而“凌晨2:00-9:30”期间深睡眠的时间就非常短了,大部分都是浅睡眠。
那么深睡眠有什么好处呢?简单举栗子:
白天我们不停的工作生活学习,大脑不停的活动,就像电脑,会产生缓存文件类似的“垃圾”。通过深睡眠来进行清理的;
你如果白天有搬家、旅游,进行了大量的体力劳动或运动,肌肉产生的“垃圾”,也是通过深睡眠来进行清理的;
此外,生病的时候,睡觉很多,这也是因为深睡眠帮助我们修复。
所以,如果你的晚上睡得太晚的话,深睡眠的时长是不够的,“垃圾”清理和修复的时间不够呀,那么日积月累地留在身体里,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简单来说,容易出现重大疾病,以及寿命变得短。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错过了晚上的深睡眠期间的话,想等到周末补觉,也是补不回来的啦。
结束语
睡眠也是有科学的,睡眠也是有技巧的,欢迎大家跟着我一起来精进睡眠,一起更好的管理精力呀。
另外,读书后要行动哟,这是拆书帮的基本理念。
看小伙伴的栗子:
昨天学习完《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之后马上联想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出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例如:
①崔律说11点开始睡眠的话,我们的深睡期会比较长,休息的会更好。所以,原本打算加班到1点的,还是尽早回来了,在11点多睡着了。第2天通过更早起床,来完成工作。
②定一个晚安闹钟,在10:55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