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读小学时,我就喜欢看一本本作文书,抄一首首歌词。而中国四大名著,只从老师那里借来看过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当然了,如果电视剧版的《西游记》也算的话,那我也看完了。
但,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句话,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虽然我已经记不清内容了,却还能记得的是,那是一本垫试卷的音乐书里的一句歌词。当时就觉得原来文字还可以那么灵动,那么美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次的触动,让我爱上了后来的一位写美的作家。
02
到了初中,每周日去学校那天下午,我都一定会跑到书店看书,偶尔买下自己当时感到有兴趣的书。
那时候,看了很多像《简爱》《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这一类的书目,而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本每天早上、午饭后、临睡前,都会拿出来看的书。不是一本对写作文有很大帮助的书,也不是容易激起热情去看的书,但我竟能一直静静地,每天几页地,直到把它看完的书——《道德经》。那是一本让我静下心、慢下来的书。
03
后来,对于阅读的事,我记不太清了。可能高中时段压力太大,只顾着学习课本,为了议论文写作,只大概了解了那些写作文时可以用到的人物事件精神。
直到《红楼梦》这篇课文的出现,听着语文老师的讲解加上相关片段的观看,让我入了迷。但由于学业时间各方面的限制,自己并没有去翻阅完全文。
04
毕业后,我喜欢看各类工具书,但也觉得有些单调乏味,消化不了。便也穿插着看一些唯美的,故事性的小说类。有很多,即使看得不太懂,也还是很有欲望看完,像《月亮与六便士》《面纱》《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但是我发现我最喜欢看的是像《小王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样的书籍,那是我会去重读的书籍,因为很美。
05
一次偶然的机会关注了蒋勋公众号,就特别特别地爱上了他的文章,不是因为他写得有多好,多唯美,而是那些文字故事人物,让我看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
而且那时的我,也在断断续续地写着感恩日志,他的文章让我觉得美好、感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每天都是感恩的一天,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美好。
有时,心境有些消沉时,我还是会去看看他的文章,或者出去散散步,看看周围的环境,随身拍拍天空,拍拍花草动物,那让我觉得生活里美好的东西竟随处可见,心情也可以随时明朗起来。
所以,我最喜爱的就是这位也是诗人、画家的作家蒋勋了。
毕竟,要是没有遇到他,我可能说不出一个名字来。并不是一个作家都不知道,只是对于他们的认识只基于他们的某部代表作名称,某个故事。
06
让我一开始就很喜欢蒋勋的原因是《红楼梦》。他讲的红楼梦,写的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似乎里面每个人都是活灵活现的,是现实中存在的,情感也是及其丰富的。
让我了解了很多故事背后的一些心酸与温暖,也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蒋勋写到她的母亲“不论买什么菜,她总是会用食指跟大拇指的指甲,把老的地方掐掉,把普通的食材变成我们嘴里最好吃的菜。”我喜欢他这种细节的描写。
他还说到他妈妈织的毛衣,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一些经历。
因为小时候主要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当某天穿着妈妈亲手织的毛衣时就会格外的骄傲、开心。虽然妈妈不时常在身边,她的爱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减少。
只要妈妈回到家,我就会抱着她睡觉。也只要她离开家出去工作,我的眼泪水就会不经召唤地自己就跑了出来。
蒋勋谈到苦楝树时,说:“甜是宠爱,但生命里不全是宠爱,你还要知道咸,咸是血的味道,是汗的味道。还有苦,苦是人生里的一个重要功课。”
他还分享到,当你无能为力时,就把解决方法交给时间,事情本身有他的解决方法。有时候,需要的不是解决,而是祝福,就像亲人的离去。
蒋勋在池上的生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以及对大自然观察的生活。让我觉得除了美,还有静与慢。
他说池上不只是池上,只是许许多多这样一个农村的代名词。那里的人们会根据节气进行农作,会为了稻谷的健康生长,把路灯拆掉。因为路灯会让它快速长大成熟,那样的米就不好吃了。那里的农民,那里的作物,好美。
《幸福的方法》中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快乐且有意义。而蒋勋讲美、讲红楼梦,就是让人感到快乐与意义的。
所以我也想要学习写作,将我这个小范围内的幸福表达出去,让别人读到我的文章时是快乐的,文章对他们也是有意义的,要是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满快乐与意义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