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人才都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所在。如何选对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关。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 得其心者得其人,得其人者得其事。 人才投资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投资,选人是企业领导最重要的事。
企业在选人上三大痛点
1.无人可选,不知道从哪里找到合适的人才,走对路还要进对门,招聘渠道选择不恰当导致难以招到合适之人,选择是校园招聘还是社会招聘?选择熟人推荐还是猎头招募?或者直接从竞争对手处挖人?
2.招聘时机不对。错过最佳招聘季节,金九银十,岁末年初。校园招聘把握好毕业招聘季,可选空间大。有时企业急等用人,在选人上做不到精挑细选,先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3.选人面试把关出现偏差,选到的人或许是能力胜任,期望过高,实际用起来失望越大;有的人选与岗位匹配度不高,有的人选能力很强,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匹配度低,埋下隐患。有的人选或思维消极,或是情商低,过于情绪化。
如何才能选对人?
1.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契合企业的人才选聘决策。很多企业两条腿走路,目前大集团,大企业以校园招聘,自己内部培养为主,以外部社会招聘为辅,而中小型企业以社会招聘成手为主,以校园招聘为辅。在企业上新项目或者重大组织变革时,往往从外部物色合适人选。
2.选择适合企业的招聘渠道途径:校园招聘,猎头公司,熟人推荐,转介绍,挖竞争对手的人,行业内、行业外(好马吃回头草)。
3.制定正确的选人标准。企业能够提供的舞台或事业平台有多大?谨防庙小难养得住大和尚。制定人才聘用高标是公司成功最关键的要素。有的企业只是更看重能力经验与岗位的匹配度,忽视了招募人选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度。而价值观匹配是选人的首选标准。其次是能力经验匹配度,再次要看候选人的情商高低,然后看智商高低。还要看候选人的潜力如何?对于校园招聘,我们看不到从业经验,而更多的是看潜力,思维方式等,适才适用,适配性很重要。选合适的人上车,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4.面试把关如同伯乐相马,从候选人经历,经验,业绩,价值观,心态,潜力,性格特质多维度评估筛选,训练各级主管的面试选人技巧,避免只招主管喜欢的人,而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别请通才,请聘专才。采用小组面试、行为面试法,结构化面试,有的企业还会参考古代观人术,诸如曾国藩的“冰鉴”等,有的企业请大师看面相选人;有的企业采用人才性向测试作为参考;做好背景调查非常重要,可以去伪存真,谨防经历造假,学历造假,薪酬造假,以图蒙混过关。在招聘面试中选人八戒:高估候选人能力,迷信标签,非黑即白,先入为主,任人为熟,仓促判断,死要面子,拖延面对。
5.招到高潜力人才。在评估求职者和员工时,如何衡量其潜力呢?是指具有成长为复合型人才、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评估潜能比评估智商、业绩表现和各类能力都困难,但并非无法实现。衡量潜力的第一个指标是正确的动机,以强烈责任感和极高投入度去追寻一个大公无私的目标。高潜力者不仅有上进心,希望个人能有所建树,也心存高远。他们往往十分谦逊,努力做到更好。把动机放到首位,是因为动机不容易变,而且通常是潜意识的流露——这是一种品质。如何一眼辨别出应聘者或员工的潜力?详细梳理其生活和职业经历。通过深入的谈话,讨论其职业经历,做详尽的背景调查,挖掘出候选人的很多故事,进而判断其是否具有或缺乏这些特质。例如,不要直接问“你有好奇心吗?”,而是应该寻找种种迹象,判断他是否愿意自我提高、喜欢学习,以及能否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比较恰当的提问方式:
如果有人顶撞你,你会作何反应?
如何让团队中其他成员发表意见?
如何拓展思维、增加经验和进行个人发展?
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如何了解未知的领域?
提问题时,应要求对方回答具体事例,深入了解动机、洞见、参与和决心。
6.把好三关:面试关,转正关,考核关。对于新人进入企业做好扶上马送一程,让新人缩短磨合期和适应期,加快融入组织,进入角色,适时跟进评估反馈,把好转正这一关,不合适人选及时纠错,看与岗位匹配度,是否将新人放到了何时的位置上,由合适的主管来带。
7.重视招聘过程准确度的企业,能大幅提高成功选拔人才的概率。眼睛向内看,定期复盘评估,总结反思招聘工作的得与失,吃一堑,能长几智?企业从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只是一味怪罪招聘来的人选。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岗位上。
选对人是用好人的前提,选对人再去培养人当有价值,选对人才能谈留住人。让选对的人适时上车,让选错的人及时下车。
总而言之,选对人事半功倍,选错人事倍功半,不能指望选错了人,还指望费神费力改变他或改造他。选错了人及时纠偏,及时果断做出选择,适时让不合适的人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