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理行动――能――带来心动的变化吗?
整理本身只是手段,整理过后要过心动的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
A1:心动的生活是否有标准?整理之后就能过上心动的生活,就是现在感觉不心动,然后不用增加外物,只是整理目前的生活物品就能达到心动?
1外控:如果以外在标准要求心动标准,那么整理物品并不会增加物品,断舍离甚至要减少物品。
断舍离行动是不能带来心动的生活。
2内控:以自我对现在生活的一种生活模式调整,和自我对自己与外在物品之间心理关系平衡,还有自我心理成长与物品变换之间的调节为标准,那么整理生活物品和空间的同时可以达到调节内心的作用。
断舍离行动是能带来心动的生活。
怦然心动整理法的边界条件: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套自我与物品间的动态调节关系,是内控型思维人采用的方法。
A2:我自己认同整理物品的同时可以认识自己心理模式,通过改变心理模式而理顺内心真正的需要,达到物品与内心需要一致的心动感。
这个有亲身体会,断舍离实践已经有一些时间,断断续续处理物品时,都触及到内心对某些固有感情模式的反复。
比如:
1:丢弃化妆品时,发生两次把自己很喜欢正用的化妆品送人了,一旦做事投入时,没有清晰的自我界限,会为了讨好别人损伤自己的利益。
还有一次买口红,一次买了4只,自己本身只喜欢用润唇蜜,基本全送朋友了,冲动消费。
问题原因:自我认识不清晰,界限感不够,冲动消费。
解决方法:
1:先给自己的必须、常用、喜欢物品都定好收纳位置,这样再送别人东西时,就能先明确自己心动的范围。
2:对自己心动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数,购买时也不会随意浪费时间看、买打折或者试用活动。
3:立即实践:清理出所有化妆品清单,制作成电子表格,对面膜和口红有一些执念,需要再次明确内心真正的需要。
4:反馈预留
二:“一次行动”就达到“心动生活”有一套方法
整理的90%得靠精神,不改变意识就无法改变习惯。
A1:生活工作所有方面都能用到这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反思:但是有句反过来的话也很有名,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也是很大,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作者有话说:
房间处于整洁状态自然会触及自己的心情和精神内在。
只要整理一次就绝对不会恢复到原来杂乱的状态。
谁都能使整理过的房间长久保持整洁状态。
一个人,无论是谁,只要体验过一次完美的整理,就会体会到心动的感觉,还会实际感受到整理之后人生所产生的实际变化。
麻神本人加麻神所有参与她课程的客户反馈,只要用她的方法,一次整理行动到位,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我会在完整学习清楚后,用麻神的方法做一次。
A2:这个整理方法的边界条件有哪些?
1:愿意投入到整理当中的人,在整理时诚实面对自己内心。
2:整理并不是打扫清洁,整理时,是每一次都用手摸,拥抱物品,与物品对话,用心去体会自己对物品的感情。
3:行动的集中点是在“心动的物品上”,而不是在丢弃物品上,当“心动的物品”被感受到时,丢弃的物品自然会出现。
4:生活必需品给是我们度过心动生活的保障,我们要学会对“生活必需品积极的心动感觉”每天感谢它们的陪伴。
5:按物品分类整理:衣服,书籍,文件,小件物品,照片,纪念品。
6:重点两条“找到心动物品”“物品归位”
体会:
1:整理当中很久都处在“丢弃物品”的困难中,一旦丢弃开始,又进入疯狂丢弃的过程。又会重复进入买的过程。
没有把“心动”的生活模式,与物品之间的心理关系当做首位。并没有把意识代入生活重心,任然是对物品的新旧替换的状态。
心动的生活是: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保持专注力在自己的内心真正心动的工作目标上,合理安排与家人时间和活动,与当下必需品生活在一种物质满足而内心提升的状态。
加强实践:
2:要将精力集中在心动的生活上,而不是在对抗不想要的物品上。
要将意识90%放在心动的生活方式和物品关系中。
这条很重要:看见心动部分,看见已经完成部分,看见实现的部分,看见希望的部分,看见好的部分,看见支持的部分
看着目标,而不是看着障碍物。
3:感恩的心,每天都对给自己提供生活保障的必需品做出感恩。
心动的物品包含:必需品+提升内心能量的物品。
正确的理念进行整理,成为会整理的人――的方法。
只要我们能采用某种方法,就能使人的有关整理意识发生戏剧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