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让我最直接产生写作动机的,是因为单位传出了准备减薪的消息了,想试试看能不能通过投稿补贴点家用,毕竟在单位也是从事文案写作的,业余要补贴家用也只有写作这条路看上去似乎可行一点。
但预备了几个月,看了好几本写作的书,也投了一点稿子,才发现要通过投稿补贴家用,就像苍蝇撞玻璃一样,看上去一片光明,走下去困难重重。因为单位的文案写作和外面刊物的稿件采用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单位的文案写作就是八股文,而刊物的稿件定位千差万别,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过头看,在单位会从事文案写作,是因为自己是中文系毕业的,但自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个文学坯子,报考中文系从填志愿到最后的入读,都有点误打误撞的缘故,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填的都是当时热门、听上去就业容易一点的“热门”专业,像法律、经济、商学院等等,只因当时上铺的室友强烈推荐,说这个专业就业前景也很好,才糊里糊涂地填上去的。
中学时的语文也不是我的强项,语文的作文更是从来只拿平均分、只会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八股式的议论文,写作更谈不上爱好。四年大学,遇到的第一个让人头痛的任务,就是百篇作文,大一一年就要完成100篇文章,虽然不限题材内容,但一百篇的数量就像一座大山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学业的压力逼着自己到处找话题,无病呻吟有之,流水记账有之,东拼西凑有之,从读后感、影评,到日常琐事、高中回忆,没有思如泉涌的才气,只能像蚕吐丝一样一点点地吐,到最后总算是凑够一百篇了。
看着厚厚的一沓手稿,虽然文字很青涩,见解很肤浅,但真的很有成就感,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很实在的,持久的。
毕业后到了单位,从事的还是文案写作,但职业写作和大学时的自由写作不一样,虽然这几年写下来的稿件也不少于一百篇,但却没了当时大一时的感觉,大概是所写非所思,反而越写越觉得困恼,一天到晚拿同一批素材反反复复包装,很没有意思。这些应该也称不上叫写作,叫做文字包装更加合适,就有点像是工厂流水线上造出来的产品,虽然四平八稳、看上去很精致很漂亮,但没有自己的灵魂。
这几个月试着写一些东西投稿,写了几篇小说,虽然自己看也很烂,肯定没人会用,但还是很开心,毕竟开始了,其实也不缺这一点稿费,缺的是一种创作的成就感,现在想要重新找到大学时的感觉,想要写一些有自己灵魂所在的东西,不想到老了濒死的时候,回顾这一生,留在这个世上的都是一些假的、没有灵魂印记的东西,想把自己的灵魂留下来,用文字,即便可能留下来的是一个平庸的不值一哂的灵魂,起码我努力过了,做到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