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九个月大,时不时也会发脾气,好几次,他发脾气时,我听见带他的奶奶说,“哎呀,你怎么这么坏。”
其实,我也知道,这也是奶奶这一辈习惯的观念,我知道很多父母也会有这么一个对坏脾气认知的误区,认为孩子发脾气就是坏性格。
“你看,我家宝宝太坏了,脾气大的很,一不如他的意,就发疯,性格一点也不好。”
我小时候我就特别容易掉眼泪,我妈妈就会在我耳边说“真没用,这么点小事,就哭。”然后我就会看到我妈妈沮丧的表情。
我有一个朋友时不时跟我埋怨,他十岁的宝宝老是顶撞她,不让他做的他偏要做。
还有朋友说她要她的宝宝永远快乐,可是孩子时刻快乐,显然是很不现实的。而且不快乐的时候,正是孩子学习认识和接受自己情绪的最佳时机,对他以后的成长都是有益的。作为父母,都想无处不在的取悦自己的孩子,可是不给他们体验负面情绪的感受,不让他们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就很难学会恰当地情绪管理。
是呀,当孩子很开心时,我们觉得他像甜心,很是喜欢。可是孩子一发起脾气来,我们感觉烦死了,像个小魔王,没辙!
儿童在情绪认知和管理都处于初级阶段,他们还不清楚恰当的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时需要我们父母对孩子有正确的情绪认知,耐心的观察,帮助孩子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语言和行为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否则,孩子一遇到不高兴的事,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
很多父母都会误把孩子的负面情绪看成性格不好,或自己很失败,或者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认为孩子故意挑战自己……
在孩子发脾气时,没有及时的解决方法。父母也没有认识到,情绪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或压制消失。
我们成人对情绪有清楚的认识,
“我现在压力好大呀”,
“我现在好郁闷呀”,
“我好愤怒”,
我们大人能及时分辨自己在哪种情绪里。可是孩子处于情绪认识的萌芽阶段,他只能模糊的知道我现在很不高兴,然后就很直接的行为表达了,发脾气,大吼大叫,嚎啕大哭……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以如何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要细心观察,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等了解孩子发脾气的真正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他们更好的和自己的情绪相处。
怎么解决孩子爱发脾气呢?
写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会迫切知道这个答案。
我觉得无外乎就是如何处理孩子情绪?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没安抚好,你给他讲他耳熟的道理,他压根就听不進去。等他情绪平静了,这时候在讲道理,问题往往很容易解决了。
我家邻居哥嫂在吃完晚饭后相约出去,他俩九岁的女儿非要跟过去,可是事先约定过,作业没完成,就不带孩子出去。嫂子认为她作业没写完,坚定的不带她,可是小女孩非要和爸妈一起出去玩。结果,邻居哥嫂出去了,留下孩子独自在家。
只见孩子绷个脸,两行眼水哗啦啦地就出来了,一溜烟冲进家里,啪啪啪的几下,关上房门。我顿时都感觉好冷好冷。
我本能的想安慰妞妞。走进房门口,轻轻拧开门,房间漆黑漆黑地,静悄悄的,仿佛一根针落地上,我都能清楚它掉在哪个地方。
我没看见孩子,但是我能嗅到她的哭泣,我直觉的走到我想走到的地方,黑夜中还是能看到她的身影。只见她不停地抽噎,蜷着身体,躲在沙发后面,墙角边。我倒吸了一口寒气,慢慢走近她,我轻摸了她的头发,由松到可以让她觉得温暖的紧紧拥抱她。
我想这会我跟她讲什么大道理,她肯定听不进去,我说,
“妞妞,你很想和爸妈一起出去玩,对吧?你觉得爸妈没带你去,很伤心,对不对”
话音一落,天啦,小女孩哭的更伤心了,我说中了她的心声,可继续低着头。
我说,“你要是很伤心,你就大声哭出来吧。”
一秒秒地过去了,我等待她大声哭泣,慢慢地我看她声音变小了,这时我继续说,
“妞,其实爸妈很爱你呢,他们也很想带你出去玩,之前不是说好了,作业写好了,爸妈就会带你出去。”
孩子心情平静时,你再给她讲道理,这会她就能听进去了。妞妞这会继续依偎在我的怀里,心情好多了,我说,
“来,我们玩个假装游戏,你是妈妈,我是你,本来先前说好了,作业做完了,妈妈就带孩子出去玩。你说我作业没做完,你会带我出去玩么?”
她平静的看着我,“不会”
这会我再紧紧的抱着她,说,“亲爱的,你知道么,你妈妈可疼你了。你看,前两天,你妈妈给你买那么多好吃的,还有你妈妈那天带你去公园玩……”
就这样,孩子站起来了,笑容开出来了,
“这么晚了,快去洗个澡。”只见她打开灯,走到阳台收衣服,还拉着我的手说,用手指着远方灯火阑珊出,“阿姨,你看见那个有亮光地方了么?以前那里是一座山……”
在这里,我引导她认识她正在生气伤心中,认同了她的脾气,所以让她觉得她的情绪被我接受了,她就容易平静。通过我假装游戏,也能引发她的思考,认识自己的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父母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例如我正在生气中,我很烦闷,并且让他们知道她们的情绪能被父母接受,让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形下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很正常的,那孩子就能接受自己的脾气,并平静,慢慢学会更合适的方式表达和疏导自己的多好情绪。否则,孩子,就不能很好的接受自己的情绪,这样就不利于他以后的成长。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绪表达方式,不然到了有社会规则的地方像幼儿园,很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孩子的情绪能转换好,问题也就容易处理多了。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认同他的情绪,帮助他们恰当地表达情绪,无条件的接纳他们的感受,有条件的接受他的行为,告诉他们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物品地表达情绪都可以,告诉他们生气了可以把手放在肚皮上,涂鸦,可以看书,抱抱大树……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思考——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要建立好。这种良好的亲密关系会让孩子更有信任,更安全感。有时候,我们在有些规则性的问题上也不能盲目认同孩子,这时候就需要讲清楚规则了。我始终相信,父母在情绪管理上做好榜样,也能更好地带孩子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