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分享:聊聊共情(李松蔚)
我的感觉是,一个人能多大程度接纳自己的情绪,他也能多大程度接纳别人的情绪。在学会共情别人的前提条件是,学会共情自己。看见自己的情绪,并且接纳自己的情绪。
01共情是怎么发生的
其实,共情和同理心是一个概念。我习惯于翻译成共情,是因为“同理心”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名词,而共情有动作的含义。我不太喜欢说,比如说,你有同理心,我没有同理心,用这种方式去区分一个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同理心,只是区别在于:
有的时候,你可以去共情;有的时候,你可能没有办法去共情。
共情,是对话的一种方式,我今天的最后一个演讲,想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是怎么理解这种对话方式的,以及它在我的工作当中是怎样去使用的。在这个演讲开始之前。我跟大家先举一个非常简单的对话例子。
我们假设两个人,场景是冬天的早晨,然后一个人被闹铃吵醒了,然后对你说,“我想睡懒觉,我不想上班!”如果有个人这么对你抱怨,你会说什么呢?
我列出了几种回应的方式,然后大家可以想一想,比如,如果你在抱怨的时候,你身边的人用以下的方式来回应你,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感受好的话,就可以举手,然后看看什么样的方式会让你感受好。
「我想睡懒觉,我不想上班了!」
回应1:不想上班就别上了,辞职呗。
回应2:不上班的话,怎么挣钱养活自己?
回应3:你跟我说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你老板。
回应4:我比你更困,更不想上班!
回应5:我曾经也有你这种想法,但后来我又想啊……
(随着我的人生阅历增长,然后我开始想啊,其实睡懒觉也有很深的哲理……)
回应6:你睡得太晚了吧,以后试一试早点睡。
回应7:是啊,每天早起确实很辛苦。(在场很多人都举手了)
如果是我,我也希望听到第7个回应。这第7个回应是我预测的标准答案。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件事情,这里面我们列了7个回应,唯独只有第7个回应,它是一点信息量都没有的。它说了一句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废话。
从回应1到回应6,每个回应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提供建议、提供帮助,有的很犀利,有的很风趣,有的很睿智,还有的很苦情,但唯独第7个回应是一句废话。
有些人讲同理心,讲的很温暖,说你要穿别人的鞋子,你要用他的角度看世界,但这句话背后有个潜台词就是,如果你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那别人干嘛要你告诉他呢?如果你看到的都是他的东西,他干嘛还需要你。
我们发现,恰恰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句废话,即便这句话没有提供任何额外的信息,但是这句话让我感到被理解,被支持,让我感到安慰。所以,我这么多年做心理咨询师,就是靠这种废话来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