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小斌刚回来时,身体还是极度虚弱的,走路都不稳当,吃饭像小猫一样,饭都是一粒一粒的吃。
英子从每个月的工资里拿出一笔钱给小斌买鱼肝油和其他补品,就这样吃了有一年的时间,小斌的个子开始长了,能站直,走路也不打颤。随之而来的是狂涨的饭量,一个小小的孩子吃的比她还多。
吃吧,长吧,孩子!虽然你的智商永远也长不上去了,但她希望他长得健康壮实,这是英子唯一能带给他的。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有人说小斌叔叔是个只知吃喝拉撒的“吃才”时,德英奶奶站出来说:
“俺的孩子,又没吃你家米,怎么了!”
跟小斌同龄的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小勇也在读书,英子跟文贤商量后还是决定让小斌去念书。
一年级的孩子们只知玩耍调皮,小斌混在其中也并无异常。但到了二年级,孩子们开始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这可让小斌着急坏了。他盯着作业本好久,但就是算不出来,看着别的孩子算出来了,他就抢过别人的作业本,一把推倒了他。
小斌被请了家长,英子站在老师面前,看着眼前的孩子一脸无辜。她又看那孩子,他是赵芬芬家的儿子,他忽闪的大眼睛惹人疼爱,她忽然心底涌出一阵悲伤,原来自己的孩子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是那孩子有一双大眼睛而小斌的眼睛是一单一双,不是小斌长得不够漂亮,只是他,是个有残疾的孩子啊!
英子深深明白,这种残疾造成的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清晰。
小斌在学校念完四年级,英子就为他办理了退学。
不上学的小斌整日无所事事,最喜欢的就是跟在英子屁股后面转悠。也许是文贤对这个儿子有些刻意的疏远与回避,小斌一直是与母亲的感情更好。也正是这个傻儿子,后来也始终对德英奶奶不离不弃。
小斌十岁生日的时候,江苏老家的文贤母亲寄来了老人家亲手做的棉拖鞋和毛衣。
或许老人每一针每一线里缝着的都是歉疚与懊悔,英子看着沉甸甸的包袱里装满了鞋子衣服,她不再说话,只是愣神。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就是:犯了错想要弥补,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力回天。
英子默默地拿出一双棉拖鞋,换掉了小斌脚上穿着的掉絮的旧拖鞋。
“暖和吗?奶奶亲手做的。”
小斌用力点点头,然后跑开了,对他来说只是拥有了一双新拖鞋而已。
英子把剩下的物品包好放在柜子里,这些拖鞋她每年冬天拿出一双来让小斌换新,毛衣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她却从未穿过。
直到2015年文贤母亲去世,这个活了百余年的老人安详地离开。英子只回过一次江苏老家,也许后来她的确想要再回去,但是被病痛缠绕折磨的身体已不允许她离开床塌。
冥冥中仿佛注定一般,我在2015年回到老家看望曾祖母,那时她已经一百零二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我住在她的老房子里,她为我找出甜滋滋的桂圆和红枣,为我煮过一碗酒糟蛋,找出她最珍贵的寿礼时穿的衣服,让我带回济南给德英奶奶。
“下次叫你奶奶一起回来,我想她了。”
她粗糙的手握着我,浑浊的眼神里却透露着坚定。
在我走后没多久,大概一两个月的时间,文贤爷爷急匆匆地回过一趟老家,我才知道,曾祖母去世了。
德英奶奶知道她去世的消息后,我记得的是她没有哭,帮着文贤忙出殡和葬礼的事宜。在那个阳历年,初一早晨,我在家吃着素三鲜水饺,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看到德英奶奶的卧室门开着,她佝偻着背站在镜子前,仔细地小心翼翼地穿上了那件毛衣。
就在我想要进去的时候,她脱下了毛衣,坐在床边掩面哭泣。
我知道她在哭谁,我也明白在那一刻所有的罪与罚,痛苦与不幸,原谅与释怀,都在这样缓缓流淌的岁月中慢慢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