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现代管理学有两大最重要的流派,分别被企业管理界广泛接受并大量实践应用。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流派就是组织目标管理(MBO,Manager By Object),其理论基础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创建。德鲁克长期为大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工作,目睹及参与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并长期担任通用汽车、IBM的高级管理咨询顾问,可以说是亲身指导参与了IBM的起飞与辉煌。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彼得.德鲁克同时对企业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在1954年发表了《管理的实践》,从而确立了目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这以后,德鲁克又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将目标管理推进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标管理在实践中,又逐渐发展并派生出新的理论分支与体系,包括四大管理(战略、营销、品牌、质量)、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管理(KPI)以及目标及关键结果管理(OKR)。这其中,KPI已经被国内企业及机关、组织广泛接受;而新的管理思想OKR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并接受起来。
作为第五代组织目标管理思想,OKR天然具有前几代目标管理体系的优点,同时又有着前辈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当INTEL 在80年代面临生死考验时,首选的管理工具就是OKR。其后,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才用了OKR作为企业的管理思想、体系及组织原则。这其中,谷歌就是一个最成功的例子。
Google 在成立的第二年,在接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之后,便在出身于INTEL的管理专家约瀚.杜里要求下釆用了OKR的管理体系。对此,拉里.佩奇说约翰.杜里给谷歌送上了一份大礼,帮助他们实现了10倍速的增长,“把整合全球信息这一伟大使命变得触手可及”。
而在这之后,谷歌在他参与的所有项目、所有的子公司、所有收购或并购或参与的公司,全部都要求釆用OKR。这其中为人熟知的就包括GMail 、YouTube 、Adobe 等一系列优秀的公司。而谷歌员工在离开后创业时,几乎毫无例外都选择了OKR。OKR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管理思想,更是生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