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影片名并且评论得分还挺高的一部电影时,当时就武断地以为这定是一部非常清新的文艺片,一向喜欢文艺片的我急切的想一睹为快。然而当看完的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部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意识崛起的一部影片。
影片中主要想表现主演凯瑟琳 沃森作为一名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老师,通过一年的时间带领一群调皮捣蛋且天真烂漫的女学生走进艺术,感悟艺术,体验艺术和人生的关系,进而让那些最初不喜欢她的学生最终被她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更让那些自认为女性最终归宿就是婚姻,不论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有怎样的梦想,最终在婚姻家庭和事业梦想之间,只能选择婚姻家庭的女生们对女性的自我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自我意识有了觉醒。
而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贝蒂这个天生富有优越感的女孩儿。贝蒂因自幼生活在一个不错的家庭,在刚进去大学不久便和另外一个家境优越的男孩儿斯宾赛定了婚约,这在贝蒂看来是自己无尚的荣耀,一来可以让自己的家庭有更好的政治关系,二来可以实现自己最初便立下的尽早结婚生子的愿望。贝蒂和斯宾赛的婚礼可以说在当地家喻户晓,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两个是天作之合。并且结婚前贝蒂的妈妈便将自己长久以来积累的保持长久婚姻的经验传授给了贝蒂,贝蒂也天真的以为只要按照妈妈说的做,自己一定会更加幸福的。
因为自己成为已婚人士,因此贝蒂对于学业越来越不上心,常常找各种借口来向任课老师说明没来上课或者没交论文的原因。当遭到认真负责,希望改变学生人生观的凯瑟琳 沃森老师的批评后,贝蒂便开始对沃森老师采取了公众评论性质的报复。尤其当贝蒂发现自己的丈夫斯宾赛常常找各种理由出差,不愿和自己共度美好的家庭生活时,贝蒂开始了撕心裂肺的哭泣,她再也看不得周围好友所谓的幸福,在她看来那些都是过眼烟云,都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她开始了无尽的自我折磨……
终于有一天,贝蒂在凯瑟琳 沃森老师的带领下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旷世巨作,她运用凯瑟琳 沃森老师教给她们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这幅名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欣赏这幅名画时,贝蒂心中释然了。
贝蒂不知如何和母亲诉说自己的不幸,于是她利用这幅名画和母亲开始了交谈。“她在微笑,她幸福吗?她看上去很美,那有什么关系呢?”知女莫如母的母亲立刻明白了女儿说的话。的确,贝蒂的婚姻在外人看来是多么的幸福,她长得冰雪聪明,也是个人见人爱的主,为何最终却落得和丈夫貌合神离?
影片结尾,贝蒂终于从婚姻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她开始越来越崇拜凯瑟琳 沃森老师,她开始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原来的贝蒂一类的人处处可见,她们为了让别人看来自己过得特别幸福,每天在朋友圈大晒各种能表现夫妻或家庭幸福的照片,或者大晒各种美食旅游照以引起他人的围观,亦或是狂发各种自拍照以吸引路人,所有的种种不过是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殊不知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自己是否幸福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她看上去那么幸福,可有什么关系呢?子非鱼,你非她。遵从自己的心,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硬道理。